西湖法院网讯 近年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途径,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凝聚多元解纷合力,促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7456件,审结16127件,调解1944件,撤诉2965件,调撤率30.4%。
壮大调解队伍,凝聚纠纷化解合力。不断充实调解人员队伍,广泛吸收各行业、各领域的解纷力量参与案件调解,共吸纳驻院调解员4名,聘任47名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其行业优势,共同推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成立金融速裁调解室、物业速裁调解室、家事调解室、老兵调解室等,坚持因案施策,让矛盾化解更高效、更精准。注重调解人员分类管理,借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调解员进行归口管理,对照调解员化解案件数量及案件类型,优化调解员调解方向,将调解员的专业优势发挥到最大。
强化诉前调解,前端发力减轻诉累。坚持“调解优先、诉讼兜底”原则,加强矛盾前端化解和关口把控,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将调解工作贯彻诉前、诉中、诉后,要求所有员额法官前置参与诉前矛盾化解工作。在立案窗口成立诉前调解中心,制定《诉前调解工作细则》,按照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特邀调解员模式组建诉前调解团队,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案结事了。2023年上半年,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71件,新收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7.1%。探索中立评估机制,聘任32名律师作为中立评估员,帮助当事人理性评估案件及对诉讼结果作出合理预期,在评估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调解,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诉累。
完善诉调对接,建立联动衔接机制。深挖内生动力,强化协同配合,建立多元联动衔接机制。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法官通过系统将案件一键推送至“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委托诉前调解,实现数据在平台上互联共享、纠纷矛盾在线高效化解。作为全省首家法院与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签署《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健全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先后与区工商联、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就涉非公有制企业纠纷、劳动争议纠纷裁审衔接机制会商、座谈。畅通司法确认通道,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在线申请司法确认,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快速高效化解。通过建立健全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对接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延伸司法职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西法伴你行”活动,开展法治宣讲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主动深入基层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及时促进矛盾纠纷化解;耐心倾听群众心声,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积极开展巡回法庭活动,在金融机构、居民社区成立巡回审判点,安排法官“走出去”驻点,精心筛选具有重大典型教育意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案例作为释法重点,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2023年上半年,开展“西法伴你行”活动8次,开展巡回法庭2次,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