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南昌日报:从源头化解纠纷 助企业纾困解难
西湖区人民法院今年以来审理涉企案件6233件,收案金额52.15亿元
作者:西湖区法院 汪彩霞  发布时间:2022-10-20 16:03:43 打印 字号: | |

西湖法院网讯  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关乎社会就业和民生,已日渐成为地方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西湖区人民法院主动靠前作为,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该院共审理涉企案件6233件;已审结5931件;收案金额52.15亿元。开通“绿色通道”高效服务企业,在西湖区某装修公司设计室内,设计师们正加班加点为客户设计房子装修效果图。回首前一段时间企业的经历,该公司的负责人李某不禁感慨道“关键时刻,多亏了西湖区法院的 高效执行,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被告李某系一家民营企业业主,在南昌长期从事装修行业,因生产经营所需,李某向原告某银行申请贷款。受疫情影响,原本经营良好的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导致借款无法按时偿还。原告某银行将其诉至法庭,要求李某返还逾期借款本息,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为了快速为民营企业解决纠纷,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立案人员决定按照涉民营案件“绿色通道”快速处理,由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力争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情况下,解决当事人双方的矛盾。调解过程中,法官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次联系原告和被告进行调解,向其讲清利害关系。另一方面积极跟原告某银行代理人做思想工作,切实保障民企正常生产经营。经过法官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延伸多元解纷机制优化法治环境“我们在完成广告设计服务后,对方并没有按约支付广告服务费,直接影响到我们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日前,西湖区的某广告公司因《代理服务合同》纠纷将一家食品公司告上法院,西湖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为实质化解案件矛盾,我多次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充分听取双方意见,耐心释法明理,提出公正、公平、可操作的还款方案,协商 调解款项支付时间,最终成功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承办法官黄迁说。

近年来,西湖区人民法院坚持服务大局,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企业的经营困难和司法需求, 通过建立延伸多元解纷机制、落实“容缺受理”机制、案件回访+“直通车”等措施,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善意执行为企业减负促双赢“如果没有你们善意执行,我这生意早就倒闭了,现在无债一身轻,建材生意恢复正常运转了!”在陆续付清拖欠的20余万元的欠款后,在外地开设建材营销中心店面的刘某武拉着执行法官的手,感激地说道。据了解,2014年2月25日,某银行与黄某林签订《个人贷款合同》,协议约定向黄某林发放100万元的个人助业贷款。同日,某银行还与刘某武等人签订《联合保证合同》。贷款期满后黄某林未履行还款,某银行将其诉至西湖区人民法院。法院判决:联保成员刘某武承担连带责任。该案于2016年双方达成和解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被执行人未履行还款义务。该院于2021年11月16日恢复执行,并通过网络查控冻结了刘某武名下银行账户存款。后刘某武以冻结账户系其在上饶市信州区开设了建材营销中心的店面经营及员工工资发放的账户为由,向法院提出了解封账户申请。“考虑到若冻结该账户会影响该企业的正 常生产运营,也会直接影响到被执行人的偿债能力,最终不利于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该案主办法官徐晓霞介绍, 他们实地调查后,主动协调刘某武与申请执行人协商,终促成账户予以解冻。最终,刘某武依靠店面的盈利收入陆续履行了20余万元的欠款,法院依法将刘某武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予以删除。

“执行有力度,也要有尺度,更要有温度。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助企纾困的背景下,执行工作要贯彻善意文明的理念,其实就是要做到保持力度、平衡尺度、传递温度的统一,这考验着我们每一位执行干警的智慧。” 西湖区人民法院院长熊丽萍说。


 

责任编辑: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