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札记
浅析信用卡被“盗刷”后的法律救济
作者:西湖区法院 刘凌雄 魏昆  发布时间:2022-09-07 11:57:06 打印 字号: | |

西湖法院网讯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时有发生,盗刷手段也层出不穷、多种多样。一些犯罪分子通过欺诈技术,以及一些不良商业手段,获取了持卡人信用卡的重要信息,盗刷行为逐渐从线下实体POS延伸到了网络盗刷。银行卡盗刷的可恶之处在于犯罪份子于千里之外,成功制造了持卡人和银行的对立,不仅给银行声誉面临危机,也给持卡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1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明确,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借记卡持卡人请求发卡行支付被盗刷存款本息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信用卡持卡人请求发卡行返还扣划的透支款本息、违约金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发卡行请求信用卡持卡人偿还透支款本息、违约金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规定》还明确,持卡人对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未尽妥善保管义务具有过错,未及时采取挂失等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发卡行主张持卡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持卡人仍需注意持卡安全,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遭受损失。

由此可见,遭遇盗刷后,持卡人可以要求银行归还本息并赔偿损失;信用卡被盗刷的,持卡人不必偿还透支款本息。同时,持卡人仍需注意持卡安全,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遭受损失。司法实践中,持卡人信用卡被“盗刷”后如何进行法律救济呢?对于持卡人而言,在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银行挂失。银行通常通过账单和短信通知持卡人信用卡消费情况。如果持卡人发现信用卡消费存在问题并怀疑被盗,应立即致电发卡银行解释情况并冻结信用卡资金,以避免继续被盗。

第二、自行取证。信用卡挂失后,建议持卡人立即到附近的银行网点、ATM机或支持刷卡的商户处使用信用卡,以证明“盗刷”行为发生时真卡所在地。

第三、提起申诉。持卡人取得证据后,应立即向银行申诉,告知银行信用卡被盗,出示相关证据,申请注销被盗消费;经核实后,本行将根据具体情况向本行反欺诈部门反馈,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持卡人。

第四、报警求助。无论盗窃金额如何,持卡人应立即向最近的公安机关报警求助,并提供自己获得的证据。警方立案后,持卡人可将立案通知反馈给银行。

第五、提起诉讼。持卡人与银行可就盗刷金额进行协商解决,或在公安机关的参与下进行调解。协商不成,持卡人可凭借获取的证据,前往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发卡行支付被盗刷存款本息并赔偿损失。

最后,建议持卡人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银行账户、支付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至关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泄露他人,尤其是手机验证码,不法分子盗取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并非难事,短信验证一般具有时效性难以获得,所以验证码就成了最后一道防线。网银支付设置迟延到账功能(至少24小时),使得受害人得知自己受骗后,能够有足够时间及时追回被骗资金。


 
责任编辑: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