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法院网讯 “明明(化名)虽患有小儿唐氏综合症,但他是男孩,由我抚养更有利于小孩成长”。近日,明明父亲为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向法院提出了这样的理由。而明明母亲则认为,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更充足,希望小孩由她抚养。
面对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明明,在这起离婚案件中,如何确定明明的抚养权,承办法官请来心理咨询师帮助分析。心理咨询师经与明明父母沟通,并通过观察明明与父母单独相处的眼神、肢体语言,判断出明明更愿意和母亲生活,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据此作出明明由母亲抚养的判决。判决作出后,双方当事人都服判。
这是西湖法院引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参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一个缩影。
打造特色帮教
据了解,早在1988年,西湖法院就成立了江西法院第一个独立建制的少年案件合议庭,率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专门审理。1993年,西湖法院又成立了江西首个少年案件审判庭,并逐步探索出跟踪帮教、心理矫治、亲职教育等特色做法,从心理状况、犯罪动机、就业复学等方面,为失足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活动。
成立了少年家事审判庭
2017年5月,西湖法院融合刑事审判与家事审判特色做法,创新办案理念,成立了少年家事审判庭,集中审理涉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案件,开启了未成年权益保护的全新模式。
西湖区法院和江西省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续签合作协议
2019年,为加强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精准了解未成年人的情感需求,西湖法院聘请了14名具备国家专业心理咨询资质的心理专家,采取“法院+心理机构”家事促调、心理援建、亲职教育方式,推出庭前心连心微调解、心理专家微辅导的帮教新举措。
打造特色普法
此外,西湖法院还延伸司法服务,邀请心理专家深入学校,采取“专家讲理”“法官讲法”“父母讲情”“孩子讲需”的“四讲”方式,为陷入教育误区、日渐焦虑的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教育未成年人合情合理合法保护自己,抵御校园欺凌。
2019年以来,西湖法院聘请的心理专家为30余名未成年罪犯提供了帮教,化解矛盾纠纷10余件,西湖法院也因此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15项省级以上荣誉。
“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疏导,妥善审理好涉未成年人案件,推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再上新台阶!”西湖法院院长熊丽萍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