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法院网讯 为进一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体现便民利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积极创新送达新模式,全面推行裁判文书电子送达工作。自2022年上半年开始运行电子化送达平台以来,累计使用电子送达的案件数量达到2150件,裁判文书电子送达率达到82%,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对标先进。金融法庭积极落实上级法院关于电子送达工作的要求,前往北京、南京、苏州等发达地区法院学习先进法院电子送达工作的经验,结合金融法庭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送达地址确认书》,增加电子送达相关条款,依法告知当事人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的相关注意事项和法律责任,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选择更便捷、有效的受送达方式。
二是学习培训,严格落实。广泛运用电子送达平台送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次组织对员额法官和辅助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实现办案人员熟练掌握电子送达工作,提高法院的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大大节省法院花费在送达上的时间,方便了法院送达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法院的“送达难”问题,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
三是加强督导,注重实效。该院审管办定期通报电子送达数据,科学扩大电子送达覆盖面,每月公布电子送达完成情况,就发现的问题,跟踪到具体案件和具体操作人员,进行通报,要求限时整改,大大强化电子应用率。将电子送达使用率纳入绩效考核,对法官助理、书记员使用电子送达进行量化管理。
四是强化宣传,加强引导。电子送达作为推进“智慧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环节,既是法院干警必须学会运用的新技能,又方便当事人诉讼的新选择。金融法庭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电子送达便民惠民的优势,不断加强电子送达方式的对外宣传和引导工作,形成适用电子送达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金融法庭还将在证据材料电子化交换、提高电子送达成功率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探索,借助信息化平台提升电子送达适用范围和成功率,节约司法资源、便捷当事人,提升审判质效,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促进“双一号工程”相关决策部署在金融法庭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