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法院网讯 信用卡的普及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信用卡被他人甚至是亲人借用、冒用、盗刷、被透支的事件时有发生。信用卡出借,影响金融信用环境,妨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存在巨大的民事和刑事法律风险,亟需引起重视。
具体而言,信用卡出借存在以下法律后果:一是妨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59条信用卡不得出租和转借之规定,信用卡出借属违规行为,导致发卡行无法对授信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增加了信用卡被恶意透支、形成不良信贷的风险,损害了发卡行的利益,亦影响金融信用环境,妨害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应由相应部门处罚。
二是存在民事法律风险。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担保偿还的主体还是出借人,银行不受借卡人有无偿还能力的影响,借卡人是否偿还的风险实际上由出借人承担。出借人另循法律途径向借卡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有可能认定为高利转贷导致利息不被支持,出借人自行承担信用卡利息、违约金等费用,甚至可能因证据不足而败诉,损害自身的财产权益。
三是存在刑事法律风险。将信用卡肆意出借给他人,借出去的信用卡如果被恶意透支、多卡透支、异地透支、相互勾结透支等,或者借卡人持卡期间如果发生信用卡非法套现、诈骗等其他违法行为,出借人也难逃其责,甚至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若出借人以牟利为目的,通过信用卡套现方式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达到一定金额的,还会涉嫌高利转贷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因契约精神的缺乏与对法律的无知,轻易将信用卡出借他人,造成不少惨痛教训。为此,法官建议:
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普法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巡回审判、法治讲堂、典型案例、庭审直播等形式,提醒群众妥善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防止信息泄露或出借信用卡等行为。教育群众增强信用卡风险防范意识,告知信用卡使用中的风险及法律责任,引导持卡人掌握信用卡使用规则,提高持卡人加强规范信用卡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坚持理性消费。
另一方面,强化惩戒和打击力度。加大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开展集中专项治理,加强联合打击防范,严肃查处信用卡出借行为行为,使出借者能认识到欠缺诚信导致的不利后果。对涉嫌信用卡诈骗、高利转贷等犯罪行为,及时移交犯罪线索,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法犯罪成本,让信用卡出借无利可图。
同时,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完善技术手段,利用高新科技,对信用卡出借行为进行预警;要继续完善风控机制,增强金融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不良持卡人或出借户的"黑名单"信息库,禁止申请办卡;要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做好各环节的审查和落实,从源头上杜绝和避免信用卡出借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