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多项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力双“一号工程”
作者:西湖区法院 刘凌雄 魏昆  发布时间:2022-05-09 09:34:50 打印 字号: | |

西湖法院网讯  今年以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立足审判,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辖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推进双“一号工程”贡献司法力量。2019年该庭审结10336件;2020年该庭审结8830件;2021年该庭审结8627件,新收案件连续三年下降,实现了大量案件化解于诉前。 主要做法有:

一是成立速裁团队,开展特色服务

该庭金融审判亮点突出,体现在五个“最”字:金融审判庭成立最“早”、办理金融案件最“多”、办理金融案件速度最“快”、金融审判创新意识最 “浓”、金融机构来桃花法庭立案的意愿最“强”。在审理方式上,该庭将秉持 “崇法、笃实、创新、服务”的理念 ,贯彻“一体两翼”金融审判工作思路,取得积极成效。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按照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2:2的比例,分别成立金融速裁审判团队和繁案精审团队,形成“当简则简、该繁则繁、分流合理、提质增效”审判工作格局。

二是开展巡回审判,加强法治宣传

该庭以司法改革为契机,积极应对金融纠纷爆发式增长的新常态,先后在招商银行南昌分行、中国光大银行南昌分行等金融机构挂牌成立多个金融巡回审判点,并采取多种举措抓金融巡回审判点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金融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切实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和健康发展。借助“巡回审判点”这个平台,该庭邀请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员、律师、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选择典型案件共计10余次赴金融机构巡回审判、开展法治讲堂等延伸司法服务,引导群众树立诚信意识和良好的个人信用,达到事半功倍、驱动创新的效果。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  开启便民模式

该法庭为了应对疫情期间审判工作需要,创新庭审方式,安装“云上法庭”系统,大胆尝试线上庭审、线上调解,推行“以在线为原则、以线下为例外”的庭审方案,实现外地案件网上开庭百分百。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金融案件,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庭前、庭中和庭后全过程,以高效、便民、快捷的方式,积极促成双方以调解结案,既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了解决上班族、在外务工人员、企业负责人在工作日参加诉讼不便的难题,桃花法庭推行周末法庭、节假日开庭、夜间法庭、巡回法庭等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措施,尽可能方便当事人到庭调解、应诉。

四是立足司法职能,强化治理联动。

该庭与桃花镇政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积极配合支持桃花镇党委政府,主动为基层中心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适度诉前介入重大矛盾纠纷调解,创新形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参加桃花镇综治办、桃花镇司法所组织的送法进社区活动,定期会同检察官、警官等“三官四员”一同向社区居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支持当地政府拆迁工作,加强分析研判,总结调解经验。建立与辖区综治部门、4个派出所(桃花、朝农、洪城、十字街)经常联系机制。对于一些重大矛盾,涉案当事人双方无法谈拢的情况下,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法庭参与组织调解,把一些看起来特别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能以事半功倍的效果顺利化解。

金融法庭的相关改革,是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也是“枫桥经验”所蕴含的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当然,法庭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也存在若干问题,如法治宣传力度不够,司法为民意识不强,参与治理意识不强、基层基础建设薄弱、特色工作不明显等情形,一定程度制约着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今后,法庭将巧用“枫桥经验”,注重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注重提升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着力提供优质的司法产品和司法服务,倾力打造金融审判“金字招牌”,加快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创新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争创全省一流法庭,打造西湖法院新品牌!

 
责任编辑: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