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法院网讯 近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综合运用微信调解和线下调解相结合的方式,一个下午成功化解三起金融纠纷案件,诠释了该庭高效化解金融案件的初心,也是该庭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的一个缩影。
微信调解效率高 分期返还纾困解难
被告李某和被告王某分别拖欠信用卡本金1.5万元和2.1万元,原告某银行多次催讨未果,遂诉至法院。疫情防控期间,被告李某和被告王某分别滞留在赣州和厦门,无法按时到庭参加诉讼。
鉴于两被告不能到庭,同时也为减轻双方的诉累,经办法官考虑到本案的实际情况,用微信与两被告取得联系,征求原告某银行的同意后,双方采取微信视频调解。法官一方面仔细核实证据材料,查明两被告拖欠款项的具体金额;另一方面,建议某银行体谅两被告的实际困难,给与两被告必要的宽限期。
经法官悉心调解,两起信用卡纠纷案件均达成一致意见,原告某银行同意给予两被告2年的宽限期分期返还拖欠的信用卡本息,被告李某每期返还625元,被告王某每期返还875元,直至欠款本息付清时止。
考虑两告在外地的情况,法庭通过微信向其发送了调解协议,由其确认后记入笔录存卷。该案顺利审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线下调解解民忧 助力商户“涅槃重生”
调解完两期信用卡纠纷后,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亦同时来到法庭。经审理查明,被告韩某系某商户的经营者。2017年9月,韩某与某银行签订了《借款及担保合同》,约定:贷款金额160万元。借款期限自2017年9月15日至2019年9月15日,借款年利率6.175%。韩某提供名下房屋对其上述贷款作为抵押担保。后因疫情导致商户经营出现困难,不能按时返还上述借款,双方由此涉诉。
庭审中,鉴于此案涉及商户的生产经营,法官竭力跟某银行代理人进行沟通,为商户争取最大的宽限期。法官表示,现在疫情基本控制,商户资金渐渐回笼,只要给予其必要的“蓄电”时间,必能“满血复活”。经过法官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原被告双方一致同意调解书生效后4个月内由被告韩某返还某银行的借款本金160万元及利息、罚息等费用,如被告韩某未能按约定返还借款本息,某银行对涉案抵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
至此,在法官的努力下,为被告韩某争取到了4个月的宽限期,韩某喜不自禁,双方案结事了。
据了解,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历来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加强科技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运用,搭建云上法庭、微信等第三方软件,开展立案、庭审、调解等诉讼服务,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导,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节约了司法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人性化、成本低廉的解纷服务,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