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审判调研
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反映年轻群体热衷信用卡提前消费需引起重视
作者:西湖区法院 刘凌雄 魏昆  发布时间:2021-09-16 10:01:02 打印 字号: | |

信用卡业务因具有信贷功能、申请便捷和享受免息期等优势,为普通百姓的信贷消费提供了便利,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6.40张,同比增长6.01%。其中, 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6张,同比增长3.91%。202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64亿元,同比增长12.92%,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06%。然而,信用卡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提前透支消费引发诉讼纠纷的案件逐渐增多,这其中年轻群体涉诉比例逐年上升。

经调研,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法庭2018年、2019年、2020年,南昌市西湖区法院共受理信用卡纠纷案件2372件、5221件和4114件,其中,信用卡90后违约群体占重要比例,近三年分别为664件、1514件和1276件,分别占比27.9%、28.9%和3.5%。数据表明,信用卡纠纷年轻化趋势明显。

年轻群体热衷信用卡提前消费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年轻群体对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90后日益成为透支消费的主力军,但是对恶意透支的风险意识认识不够。部分持卡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银行找不到人就无可奈何,往往通过更换手机号码、频繁跳槽、玩失踪等方式消极应对,对后期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后果认识不足。据统计,2019年该院70%信用卡纠纷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其中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的90后有598人,比2017年增加455人。

二是金融机构审核把关不严引发纠纷隐患。部分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通过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办卡,一些年轻人冲着礼品或者帮朋友完成业务,盲目开卡。同时,为了确保开卡量,部分金融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审核不严,降低了申请人信用的审核力度,还款能力不足和具有恶意透支意图的申请人能够顺利申领一张或者多张信用卡,导致申请人通过“以卡养卡”方式应对欠款现象日益突出,而90后群体大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引起信用卡纠纷。

三是催收方式有限造成信贷风险。当前,银行对逾期还款行为催收方式十分有限,往往是简单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催收,在申请人还贷能力不足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冻结卡片。加上年轻人流动性大,申请表约定送达地址和实际住址往往不一致,直接导致法院送达率低,80%的案件缺席审判。

上述信用卡纠纷案件的增多,增加了我国金融秩序中的不稳定因素,造成贷款市场不合理膨胀,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也将破坏社会的诚信环境,阻碍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强化银行的风控意识。银行发卡时应严格规范发卡程序,完善信用卡资信评估制度,落实银行卡管理制度规定,加大对申请人的征信情况和履行能力的审核力度,仔细甄别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加强内部监督。强化对持卡人的催收,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如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持卡人进行良性互动。银监单位应对信用卡发行实行动态监控,避免银行之间无序竞争、恶意竞争。

二是加强对公民的普法宣传。通过公开巡回审判、法治讲堂、典型案例、庭审直播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告知信用卡使用中的风险及法律责任,引导持卡人掌握信用卡使用规则,提高持卡人加强规范信用卡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坚持理性消费。

三是强化对恶意透支的打击力度。依法强化执行信用惩戒,将透支信用卡的失信人名单推送至工商、银行征信系统,限制其使高消费及贷款等;加强拘留、罚款、拘传等强制措施的运用,对恶意逃避债务的情形采取强制搜查措施,对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四是审判服务提档升级。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对于信用卡透支纠纷案件在立案前应尽量先行诉前调解,并邀请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金融调解中,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发放司法建议书,建议银行在信用卡申请表中加入司法送达地址条款,从而使信用卡纠纷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能够缩短审理周期。定期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有针对性提出查除漏洞、防范风险的司法建议,了解金融机构的诉讼需求,加强合作交流。


 
责任编辑: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