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夫妻盲目贷款购置别墅 断供9期被判提前还贷
作者:西湖区法院 陶然  发布时间:2021-09-15 10:53:56 打印 字号: | |

西湖法院网讯  明显超出自己的经济实力盲目按揭贷款购置高档住宅,不堪重负的业主最终可能会选择断供以求“断尾求生”。近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审结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王某、刘某两夫妻错误估计自己的经济实力,按揭贷款购买位于南昌市湾里区的别墅后断供长达9期,法院依法判令王某、刘某提前归还所有剩余贷款1151500元及利息、罚息34975元;某开发商对上述借款本息承担阶段性连带保证责任。

王某、刘某两夫妻对别墅情有独钟,一直都渴望能够拥有一套自己的别墅。2018年初,两夫妻因手上较为宽松,遂将购置别墅提上日程。多次实地查看后,两夫妻相中了位于南昌市湾里区的价值210万元的别墅一套。交付了40%的首付款84万元以后,余款126万元通过银行按揭贷款的形式支付。2018年3月,两夫妻与某银行、某开发商共同签订《个人借款合同》,约定贷款金额126万元,贷款用于购买涉案别墅,贷款期限为360个月,自2018年8月1日起至2048年8月1日止。贷款利率为年利率5.88%,逾期贷款罚息利率为合同利率的150%。担保方式为抵押加阶段性保证,某开发商同意自贷款发放之日起至涉案别墅办妥相应的他项权证期间,向某银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庭审中,某银行称案涉抵押物尚未办妥抵押登记。

合同签订后,王某、刘某两夫妻起初尚可按期支付房屋按揭贷款,不料近年来收入逐渐减少,无法承受高额的银行按揭贷款。截止庭审之前,两夫妻已经拖欠9期按揭款项未归还,虽经银行多次催收,两夫妻无力偿还,只能“断尾求生”、无奈断供。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个人借款合同》系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合同真实有效,应予以确认。根据合同约定,王某、刘某逾期支付按揭款项时,原告某银行有权宣布本合同项下已发放贷款提前到期。现王某、刘某连续逾期期数已达9期,某银行据此诉请解除《个人借款合同》并要求被告立即偿还全部剩余借款本息,予以支持。某开发商作为阶段性保证人,鉴于案涉抵押物尚未办妥抵押登记,某银行要求其对上述债务承担保证责任,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在承担担保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

据此,法院依法作出前述判决。判决书送达后,原被告均服判息诉。

法官说法:

近年来,金融法庭受理的房屋断供类金融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此类案件增加的原因有:一是购房者资格审核不严。部分银行为了短期利益,在没有对购房者的资信情况、资产状况、偿债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和分析的情况下,违规发放按揭贷款。二是炒房者资金链出现断裂。部分涉诉房主在资金实力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购买高价房屋,指望通过炒房赚钱。然而,受近年来房价飞涨、货币超发、房地产去库存等政策影响,尤其是疫情期间房价出现松动甚至下行趋势,加之购房者现金流出现断裂,自身财务出现问题,其在权衡利弊后也有可能“弃房断供”。三是银行不良资产压力加大。按照银行和购房者签订的贷款协议,一般情况下贷款人连续3个月“断供”或者累计6个月出现“断供”情况,银行有权解除合同。由于银行内部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在购房者出现上述违约情形时,银行只能诉至法院。

为此,法官建议:一是放宽金融政策。金融监管部门及时出台政策,明确受疫情影响暂无收入的购房者出现房贷逾期的,可以合理延长还款期限。二是盘活不良资产。银行应充分借助追加担保或抵押、更换借款主体、更改还款模式或降低利率等有效方式,帮助购房者度过难关。三是强化风险防控。严格房屋按揭贷款审批手续,梳理贷前审批、贷中监管、贷后应对等各环节风险点,避免违规放贷,完善风控机制。四是推进诉源治理。法院主动与银行对接,调研后疫情时期房屋断供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判后答疑、矛盾化解、诉前调解等服务,构建多元化调解格局。


 
责任编辑: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