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90后小伙热衷网络购物信用卡透支10万元被判担责
作者:西湖区法院 刘凌雄  发布时间:2021-09-01 11:23:40 打印 字号: | |

西湖法院网讯  信用卡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为一些过度提前消费的年轻人带来了麻烦和困扰。近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批量审结了1起信用卡纠纷案件,齐某热衷于网络购物,对信用卡逾期后果认识不足引发诉讼,法院依法判令齐某返还信用卡本金10.1万元、利息6097元、违约金14820元、分期手续费702元。

经审理查明,90后小伙齐某系一名美发师。早在2014年,齐某就向某银行申办信用卡。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齐某主要通过支付宝绑定信用卡用于网络购物,或是购买衣物、或是购买奢侈品、或是在外就餐、或是会所消费等等。有时候一天支付宝消费记录就高达10次。起初,齐某因为有工作收入尚能按期归还信用卡本息,自去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其所在美容美发店收入收了一定影响,齐某收入骤减。但齐某并未因此减少网络购物,甚至通过信用卡欲借大额现金分期的方式,继续过着透支信用卡提前消费的日子。截至起诉时,齐某拖欠信用卡本金10.1万元、利息6097元、违约金14820元、分期手续费702元。某银行多次催收未果,但齐某早已无力偿还借款本息,双方由此涉诉。

法院经审查认为,齐某向某银行申请贷记卡,某银行核发后,经被告开卡,双方自此形成借贷关系。齐某使用信用卡而未能遵守领用合约,应承担违约责任。某银行诉请齐某返还本金10.1万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有银行出具的欠款明细表佐证,合理合法,予以支持。最终,法院依法作出前述判决。判决书送达后,原被告均服判息诉。

法官提醒:

近年来,信用卡违约群体主要集中80、90后,他们消费欲望强劲,尤其是随着网络消费日益便捷,进一步刺激了年轻人的购买欲望。对逾期不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银行找不到人就无可奈何,对后期法院执行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后果认识不足。导致信用卡纠纷多发群发,大量信用卡纠纷案件涌入法院。殊不知,恶意透支存在触犯刑事的巨大法律风险。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恶意透支。通常包括频繁透支、多卡透支、异地透支、相互勾结透支等多种情形。为了有效打击信用卡诈骗行为,最高法、最高检联合下发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将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由此触犯刑事法律风险。因此,信用卡透支非小事,必须量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勿触及法律红线、以身试法。

在此,法官建议:一是金融机构加大发卡审核力度,严格规范发卡程序,完善信用卡资信评估制度,落实银行卡管理制度规定,加大对申请人的征信情况和履行能力的审核力度,仔细甄别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二是信用卡申请人特别是年轻人要重视诚信体系的建设,审慎开卡,量力支出,合理消费。加强对公民的普法宣传,切实提高持卡人加强规范信用卡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坚持理性消费。三是严厉打击金融失信行为,继续加强失信“黑名单”的公开力度。本着依法惩治犯罪,维护金融机关合法权益的目的,对涉嫌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