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审判调研
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五个作为”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
作者:西湖区法院 陶然  发布时间:2021-05-17 14:34:00 打印 字号: | |

西湖法院网讯  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积极运用“枫桥经验”,采用科学技术手段,金融审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能动司法的生动实践,积极营造了良好的南昌金融法治环境,有力维护了本地金融稳定和国有资产安全。金融法庭挂牌成立三年以来,该庭新收各类金融案件19286件,审结金融案件18561件,结案率为96.24%,金融案件占同期民事案件受理数的77.1%,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省优秀法庭、全省法院“全面双达标”示范法庭、全省最美法庭等荣誉。

一是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在社会管理创新上有所作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立足源头化解,通过成立诉前调解团队、制定诉源治理工作思路、设置巡回审判点、召开金融座谈会、建立与金融服务中心的诉调对接、邀请省银行业、保险业协会派员参与金融多元化解等方式,创新参与社会综合治理。针对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或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金融机构缔约、履约中存在的诸多不规范问题,定期有针对性提出查除漏洞、防范风险的司法建议,最大限度避免诉讼纠纷,构筑金融风险“防火墙”。今年以来,法庭在中国光大银行南昌分行挂牌成立“巡回审判点”,并先后走访8家金融机构省市分行,收集到金融机构从立案、保全、执行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10余条,逐一梳理并予以答复、改进。

二是上门提供法律服务,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有所作为。直面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尤其是针对审判中出现的“个案”,包括涉民生、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案件,一方面,采取百分百诉前调解前置,高效、便民、快捷的方式妥善化解纠纷。另一方面,改变以往等案上门、坐堂办案的做法,坚持“走出去”战略,主动上门提供“私人订制”法律服务,既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据统计,2020年以来,该庭成功诉前调解30余起涉民营企业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助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营造了“尊商、安商、扶商”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法治环境。

三是延伸金融审判内涵,在服务金融产业上有所作为。致力于对自身职能、定位、服务及工作机制进行重塑升级,力求把金融法庭打造成一个金融审判实务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展与高校、金融法学理论界、系统内金融审判实务研究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合作机制,探索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和地方资源,在金融风险防控、社区及高校法制宣传等领域开展合作。定期对银行的法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金融机构的法律应用水平和诉讼维权技能。另一方面,制定金融审判白皮书,服务和保障我省金融产业发展,为政府部门的金融中心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是树立绿色服务理念,在科技助力审判上有所作为。坚守为金融机构提供“绿色”服务的理念,通过“智慧”法院的建设,把金融和科技有机结合起来。上线“金融案件快办系统”,推广应用收转发e中心、法官e助理以及文书随案同步生成等应用程序,实现了金融案件网上批量立案、批量审理、批量文书生成、批量结案等功能。做到金融案件100%网上立案,24小时全天候立案,真正实现当日办、一次办、网上办,将立案时间由原来数天缩减到2分钟左右。创新金融案件送达模式,依托收转发e中心和全省统一的集约送达中心,采取以电子送达方式为主,实现送达的集约化、智能化、便捷化。借助信息化成果应用,法庭创造了一天立案200余件,一次庭审审理212件,一天成功送达300余件等多项工作记录,实现金融诉讼服务全程绿化。

五是加大专项执行工作,在保障金融债权上有所作为。成立2个由院领导担任团队长的金融案件执行团队,不断完善执行集约化的同时,创新司法拍卖工作举措,提高资产变现率。执行团队集中优势兵力,通过“金融利剑”、“夏日风暴”、“破冰行动”、“冬日暖阳”等集中专项行动,依法采取各项强制执行措施,形成金融执行高压态势,建立金融案件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执行团队成立以来,金融案件实施团队首次执行到位标的3.8余亿元,占总到位标的得78.96%,金融案件快执团队首次执行2223件信用卡纠纷案件的平均结案时长24天/件。司法网络拍卖涉金融案件311件,拍卖标的物品480件,成交金额达4.2余亿元,成交率达71.21%。切实解决一批涉金融类执行案件,有力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

 
责任编辑: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