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西湖区法院积极践行“寻乌经验” 为服务经济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作者:西湖区法院 刘凌雄 魏昆  发布时间:2021-03-30 11:28:43 打印 字号: | |

西湖法院网讯  近年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落实省高院《关于推广“寻乌经验”提升全省深度参与乡村治理工作水平的实施意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新思路,积极推动基层司法向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乡村振兴转型,不断提高运用“寻乌经验”预防化解矛盾、裁判案件的能力和水平,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积极贡献司法力量。

(一)拓宽人民法院的司法方式

该院努力探讨多元化、立体化和信息化的司法公开方式,探索与乡村司法规律相契合的司法模式,逐步将人民法庭的司法方式由关门办案向巡回审判等联合解纷转型,使法院的各项活动更加透明、开放、民主,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该院在辖区内国贸天琴湾东苑社区和十字街道建设桥社区设置巡回审判点及司法便民服务点,并设置专门联络员,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巡回审判点、“司法调解流动车” 、“社区巡回法庭”等途径将司法服务从法院向社区一线延伸,通过案例宣传、送法进社区、公开庭审、巡回审判等活动,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灵活运用诉前调解、庭前调解、现场调解等方式,实现案结事了。为推动审判工作重心下移、矛盾纠纷化解、方便当事人诉讼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人民法院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对接平台,深入落实诉调对接。在居民委员会、村委会(社区)建立人民调解联络员工作制度,通过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公证员等力量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人民调解联络员工作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当事人的矛盾,大大节约了司法成本,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该院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庭审观摩、公开宣判、以案讲法、法律咨询等活动,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近期,法庭开展“普法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与“模拟法庭”体验审判程序,并现场向市民进行普法宣传。该做法受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2020年以来,该院先后深入高校、社区、市场等地公开庭审21件案件,其中12个案件现场调解,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化解一批”的法律效果。

(二)延伸人民法院的司法职能。

在履行审判职能的同时,该院积极延伸人民法院的司法职能,讲好“法治故事”,做好法制宣传,把问题排查在基层,矛盾解决在基层,将纠纷化解在诉前,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群众提供高效的司法服务通道。

该院为辖区内多个街道指定了专门的法制特派员,负责对各街道在群防群治、帮教失足青少年、调解民间纠纷、宣传法制教育等工作方面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并发放法律知识彩页。

该院将“送法进社区”活动作为一项长效机制长期坚持,通过“三官四员”进社区、“司法调解流动车”、“社区巡回法庭”、“我的成年日”、开展的“三八妇女节”法律咨询活动等多种途径深入社区,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提供丰富的法律咨询服务。还向群众发放法院诉讼须知、法律宣传等手册,不仅让群众了解了法院诉讼流程,也让群众对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了解。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了法官进社区工作全覆盖,促进了和谐平安新西湖建设,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通过不同的工作方法,及时排查司法领域中发现的矛盾隐患和管理漏洞,提出司法建议。如每季度召开一次物业座谈会,直击辖区内物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升物业公司的法律意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帮助物业公司找准问题、补齐短板,破解物业收费难题。

(三)树牢人民法院的服务意识。

该院不断完善司法为民的服务功能,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意识,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感受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该院推行夜间送达、预约送达、假日送达等方式,实行周末法庭、节假日开庭、夜间法庭、巡回法庭等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措施,提高案件送达成功率,缩短送达周期,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诉讼,解决上班族、在外务工人员、企业负责人在工作日参加诉讼不便的难题,让当事人在法理之中还能感受到法官的用心良苦。

该院创新调解方式,创设性地将法庭搬进村委会,并邀请村委会干部、社区领导、派出所民警、当事人单位领导及亲属等参与调解,在明晰法理的同时,借助亲属、单位领导、公安机关等有关人员的力量,形成调解合力,让当事人在法理之中还能感受到法官的用心良苦,不断增强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精准定位审判工作需求,该院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微信公众号相继上线,打造司法公开及诉讼服务的平台,方便群众诉讼。推出农银e缴费平台,具备微信、支付宝缴纳诉讼费功能,并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当事人不需要支付任何手续费,只需手机扫码,就可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诉讼费,实现诉讼费缴纳一“码”当先。通过上述措施,今年以来,该院的群众满意度排名实现进位赶超,上升到全省第六位。 

(四)创新人民法院的工作机制。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同样是司法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人民法院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所肩负的使命。

按照省法院智慧法院建设要求,该院精准定位审判工作需求,用科技手段助力“分调裁”,实现规定动作不走样,全力推进“网上办案”、“执行指挥中心”、“收转发e中心”建设。确保自选动作有创新,该院在全省率先推行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庭审、与江西财大等单位合作研发刑事审判智能辅助量刑及裁判文书生成系统、定制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平台、研发法官案件工作量考评系统及协同办公系统、开发“人民陪审员管理系统”、打造具有西湖法院特色的法律文库。

10月8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在该院桃花法庭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南昌法院开启了金融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审理新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为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更加充分地发挥司法对金融的服务保障职能,促进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更好地服务南昌市“一江两岸”发展战略,服务南昌市老城区发展,实现老城区“蝶变”,也能更好地服务和满足群众多元诉讼需求。在审理方式上,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创新工作机制,秉持 “崇法、笃实、创新、服务”的理念 ,贯彻“一体两翼”金融审判工作思路,即以“分调裁”工作机制为主体,以“类案专审”和“信息化”作为两翼,通过立案、保全、审判、执行一站式服务的审判模式 ,开展金融审判特务服务,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该院按照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2:2的比例成立两个金融速裁审判团队。2020年,以陶然姓名命名的金融速裁团队收案4192件,审结4192件,结案率100%,实现 20%的审判人员完成80%审判任务的目标,居全省第一、创全省唯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该院的上述做法,是深化“寻乌经验”的成果运用,也是“寻乌经验”所蕴含的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今后,该院将继续践行“寻乌经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重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基层矛盾,不断提升深度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打造西湖法院新品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