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法院网讯 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打出营造良好金融环境法治“组合拳”,以能动司法的生动实践,促使金融审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维护了本地金融稳定和国有资产安全。金融法庭成立三年来,该庭新收金融案件17058件,审结金融案件17058件,结案率为100%,金融案件占同期民事案件受理数的76%,并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省优秀法庭、全省最美法庭等称号。
一是取得“新成效”,审判质效再提升
2019年,该庭新收旧存案件合计10391件,结案10336件,结案率99.47%,成为全省首家收结案破万件人民法庭。2020年,该庭新收旧存案件合计8853件,结案8830件,结案率为99.75%,息诉服判率为98.4%,发改率为0.24%,当庭宣判率超90%。受疫情影响收结案数虽然有所下降,但结案率再创新高,同比增长了0.28个百分点,实现了结案率、金融机构满意度大幅提升,平均审理天数、发改率大幅下降的工作成效,得到金融机构的一致点赞。
二是采取“新思路”,完善金融审判机制
该庭在以“分调裁审”工作机制为主体、以“类案专审”和“信息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思路基础上,全面推行模块化、要素式、集约化、智能化金融审判模式,形成金融审判规模效应。以“好传统+高科技”相结合,注重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服务金融审判,努力打造“智慧法庭”,成立了全省基层人民法庭首家收转发e中心,率先上线并不断升级金融案件快办系统,建设“24小时法庭”,真正实现金融案件当日办、一次办、网上办、批量办,创造了一天立案300余件,一次批量庭审212件,一天成功送达300余件等多项的工作记录。
三是探索“新路径”,构建多元解纷机制
该庭以“便民、高效的金融纠纷一站式服务”为创建目标,创新、实行一系列便民诉讼服务措施,深入了解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法律困难和需求,依法服务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服务保障做好"六保"工作。探索完善金融审判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争取上级法院和金融监管部门支持,邀请5名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员和专业律师、司法员参与调解。定期开展金融座谈、走访等形式的风险防范、诉讼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在诉前强化风控意识、债权追索前置、采取多元催收。去年以来,提升金融机构贷款收回率15%左右,230多余件金融案件化解于诉前。
四是采取“新行动”,实现裁判文书“瘦身”
该庭率先在全省推行类案集约化判决模式,现最多实现31个案件集约判决。即对同一原告、不同被告的系列金融案件只制作一份判决书,分为判决书正本和附件两部分,正本载明该系列案件定案证据、裁判依据等共性部分;附件载明该系列案件各被告欠款本息明细、诉讼费承担等个性部分,并实现统一提交审批、统一打印、统一报结、统一送达。通过落实集约化判决新模式,该庭实现从批量网上立案、批量送达、批量庭审、批量判决全流程的集约化办理,既提升了审判质量和效率,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效优质司法产品的需求。
五是组建“新团队”,繁简和案事双分离
该庭按照1:2:2模式配备员额法官和辅助人员,先后组建了两个金融速裁团队和一个金融精审团队,在三个专业团队协作下,该庭实现诉前调解分流5%,简案快审分流80%,繁案精审分流15%,形成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立体化审判格局。在原有送达、保全等专门团队的基础上,该庭新成立了由8名成员组成的案卷装卷归档团队,集约化开展全庭金融案件的装卷、扫描、归档等事务性工作,实现了审判核心工作与辅助事务分离,利用好稀缺的审判人力资源去执法办案一线,“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法官专注于“审”与“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