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法院网讯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物业合同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2019年、2020年1—11月,分别收案465件、512件,508件。此类纠纷涉及民生、关乎民情,影响面较大,如处理不当,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不良社会后果,亟需引起重视。该院结合审理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的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一、物业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1、案件诉讼成本高。从诉讼效益上讲,采用诉讼方式来解决物业纠纷是一种高成本的途径,且易造成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对立情绪。物业公司要准备诉讼材料、核实拖欠物业费、上门催收,然后进入一审、二审程序甚至执行程序。业主出庭应诉,聘请律师,势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法院严格遵守司法程序,较之小额的诉讼标的、简单重复的法律关系、复杂的诉讼流程,司法资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2、纠纷集中在催收物业费。当前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难、收费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纠纷是业主认为物业服务存在瑕疵,故拖欠物业公司物业费。以2020年案件为例,物业公司起诉业主催收物业费的案件有502件,占总数的98.8%,且标的额在1000元-3000元之间的案件居多。
3、送达成功率、调撤率较高。该院对物业合同纠纷除了通过收转发e中心电子送达外,采取预约送达、假日送达、夜间送达、上门集中送达相结合,送达成功率达95%以上。在送达过程中积极促成当事人自行和解,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居多。该院调撤案件数2018年352件,2018年374件,2020年1—11月386件,分别占比75.6%、73.6%、76.1%。
4、业主败诉多、上诉率低。由于业主对物业服务范围的认识存在误区,败诉率达95%以上。通过一审判决说理和释明,但上诉率不高。该院一审后上诉案件数2018年15件,2019年14件,2020年1—11月11件,分别占比3.2%、2.7%、2.1%。
5、群体性特征明显。因涉及物业费缴纳、物业服务质量等事关全体业主利益的共性问题,业主往往通过成立小区微信群、QQ群共同进退,造成众多业主基于共同利益“抱团”拒缴物业费,极易引发群体性物业纠纷,向物业服务公司甚至法院施加影响,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隐患。以2020年案件为例,有7家物业公司一次批量起诉超过30户业主,最多起诉了60户业主。
二、物业合同纠纷案件增多的原因
1、纠纷处理方式单一。部分法院对物业合同纠纷案件激增态势准备不足、缺乏应对,仍然采取传统诉讼模式等案上门、坐堂办案,未能将涉物业纠纷的处理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导致很多矛盾未经努力化解就直接进了诉讼程序。
2、开发商遗留问题较多。部分小区开发商遗留下来的房屋质量问题、配套设施不健全、小区绿化不达标、道路设计不合理及销售时做出许多虚假承诺等,导致物业管理对象存在先天不足,后续物业服务难度加大。业主大多将原因归咎到物业公司,并通过拒交物业管理费用以示不满,加剧了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紧张关系。
3、业主存在观念误区。有的业主提出“空置房”没有享受物业服务;有的业主没有意识到物业管理是使其房产保值升值的一种投资行为;有的业主认为物业费都是物业公司的盈利,甚至认为物业公司可有可无;甚至部分业主无理由也恶意拖欠物业费;有的业主对物业装修、噪声、邻里矛盾等缺乏有效的解决对策,统统归结到物业公司的不作为。
4、物业管理水平较低。物业公司普遍存在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不高、收费不合理、纠纷解决不力、运作不规范、缺乏专业化队伍等诸多问题,在小区内安全排查、卫生清洁、设施设备维护、绿化亮化等也存在瑕疵。
5、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物业管理领域的问题愈加复杂而多样化,而现行物业法律法规过于原则,内容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分歧。
三、解决物业合同纠纷案件增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多元化解平台。积极将涉物业纠纷的处理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如西湖法院在大型社区挂牌成立多个巡回审判点及司法便民服务点,搭建诉前解决平台,并设置专门联络员,邀请社区民警、司法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参与多元调解,定期赴社区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和指导协调,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20年以来,该院诉前多元化解物业纠纷300余件。
2、完善物业法律法规。在《物业管理条例基础上》制定物业管理法或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物业管理活动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完善物业监督管理体制,明确业委会的法律地位。
3、加强物业监督管理。物业主管部门要当好指导者、服务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把好市场准入关,提高前期物业企业准入门槛,完善退出机制。明确物业企业其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责任,防止出现问题相互扯皮、推诿。加大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创新物业审判方式。西湖法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包括成立物业速裁审判团队,实行诉前调解程序前置。开展巡回审判、公开庭审,普及法律知识,营造合法经营、依法维权氛围,实现“审理一案,宣传一片”的辐射效果。召开物业座谈会、发送司法建议,堵塞物业服务法律漏洞,加强交流沟通,缓和物业服务企业与小区业主之间的矛盾。
5、建立制约惩戒机制。将缴纳物业费纳入征信体系,建立失信制约惩戒机制,将拒缴物业费的业主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保障物业的收费权利,提高物业费收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