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审判调研
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反映90后车贷案件增多引发汽车消费领域诚信危机
作者:刘英生 陶然  发布时间:2020-04-09 10:23:45 打印 字号: | |

西湖法院网讯  近三年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共受理车贷案件519件,其中42%案件纠纷主体为90后,38.6%以上案件购买40万元以上的“豪车”,且案件数由2017年的109件增长至2019年221件,增长2倍多。该庭分析发现,此类案件呈现案件增长迅速、缺席审判率高、自动履行率低、逾期后果认识不足等特点,且纠纷主体呈年轻化趋势明显,极易引发汽车消费领域诚信危机,破坏金融信用环境,阻碍经济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年轻群体提前消费,信用观念缺失。近三年车贷案件中,90后年轻创业者或打工族俨然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年轻群体对“先消费后付款”的接受度高,热衷于超前消费行为,但信用观念相对淡薄。往往过于高估自己还贷能力,无视汽车消费贷款巨大的市场风险,还不具备消费能力就提前进入汽车消费市场,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盲目贷款买车。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收入减少或车价下跌过快等情况,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逾期或主动弃车停贷以致涉诉,并通常采取消极应诉等方式逃避债务。据统计,2019年该庭90%以上的90后车贷案件均缺席审理,自动履行率不到15%。


二是金融机构抢占市场,业务审核不严。基于车贷险转移风险和保险公司做担保,部分金融机构为了抢占车贷市场份额,自然降低了年轻群体汽车消费信贷审查的门槛。有的严重违反贷款通则规定的贷款程序,对年轻群体提交的资料审核不严,对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不作审查;有的无需直接到银行办理业务,而是由汽车经销商代为办理汽车消费贷款手续,年轻群体个人资料难免存在虚假,增大还贷风险;有的金融机构大幅下调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有的金融机构员工法律意识不强,办理贷款手续不完备,贷后催收滞后,易产生漏洞等等,共同使得还款能力不足的年轻群体有机可乘、甚至组团赖账。如该庭2019年受理的原告工行某支行批量40起车贷案中,有11起案件担保人超过保证期间,7起抵押物灭失丧失优先受偿权,还有4起案件被告辩称提交了虚假资料而银行怠于审核。


三是保险公司急功近利,怠于保单审核。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和争抢业务,将车贷险以“打包”形式销售,导致保险公司在审核保单时急功近利,内控失灵,甚至将资信审查交给经销商“代办”,承接大量年轻群体的高风险保单。有的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年轻群体签购保单,与银行协商时随意更改车贷险条款,甚至约定高额手续费,扩大保险责任。有的保险公司将15%的绝对免赔率取消,将银行的责任及风险完全转嫁给保险公司,加大保险公司赔付压力,放松银行审贷的责任。如2019年该庭受理的一起车贷保险案,保险公司有许多手续没有履行到位,未能严格实行面签制度,导致保险材料上购车人并非本人签字,最终只能撤诉处理。


四是经销商追求利润,忽视风险防范。汽车经销商为了扩大业务,不惜欺瞒客户、骗取贷款。有的经销商为了吸引年轻群体购车,喊着“零首付、零利率、免担保、轻松购车”等口号,通过“垫资”的方式来助长年轻群体的消费欲望,但又通过增加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种手段来增加购车实际成本,而年轻群体法律意识淡薄经常被“套路”。有的经销商不通过正当渠道购进汽车,把存在质量问题的车辆销售给年轻群体,因质量纠纷影响到贷款的收回。有的经销商最高贷款担保限额核定过大,超过经销商担保能力,给信贷资金造成隐形风险。以上种种给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带来巨大风险,一定程度上也促使车贷案件多发易发。如该庭2018年受理的189起车贷案件中,至少6起案件当事人反映车辆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由此涉诉。

 
责任编辑: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