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吴凡爱,1.72米的个头,身材苗条且英俊,白面书生,初见时,给人印象诚实、憨厚,说话条理清晰,知书达礼,是个容易接近的人,谈吐文雅有礼貌,心地非常善良,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是一位乡村代课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34年,把青春和一腔热血,奉献在他热爱的教育事业上,他又是个大孝子,照顾88岁的母亲32年,不离不弃,践行着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美德。1988 年因其母患白内瘴动手术后,得了风湿性关节炎,长年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靠他精心服侍。
吴凡爱,1965年8月18日出生在新建区松湖镇潢坊村,1986年7月从新建县一中高中毕业后,1986年在松湖镇潢坊小学当老师,担任语文、数学老师,刚参加工作月收入30余元,现月收入1580元,还种上了80余亩水稻田,五十年代初,他母亲龚佐仔(童养媳)和父亲吴世财结为夫妻,生下3男3女,长兄因肝癌,44岁,英年早逝,姐姐妹妹外嫁他人,3弟吴凡流做泥水工,长期和家人在外打拼,生活过得并不富裕,每年仅有1千余元给其母亲生活费,吴凡爱和毛苏清,1989年结婚,生下一男俩女,一家6口人,全靠他挣微薄工资和种水稻田粮食,维持全家人的开支,其母亲每年花费5000至10000元的医药费,30多年,近20几万元开支,全由他一人埋单。为了让母亲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出钱专门买来空调,24小时开着,为了让母亲的病痛有所缓解,近点的村卫生室,乡镇医院,丰城周家医院,背着母亲求医,有时路程较远,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还经常带着年迈的母亲到新建区人民医院、江西中医院寻医问药。
在照顾母亲,教学和种田,这三者之间,吴凡爱处理得非常科学合理,从没有发生顾此失彼的事,每项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他心中默默的对自己承诺,只有和时间赛跑,为了照顾好母亲,无任教学工作和农活多忙,都要每天端饭,喂饭,买来瘦肉,炖肉饼汤、豆腐、鸡蛋,一勺子一勺子喂给母亲吃,生怕她饿着、冷着,擦身,端屎端尿,洗澡,有时便秘拉不出来,自已用手帮母亲抠出来大便,一天两天这样做,大家可能做得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样无怨无悔的坚持32年之久,照顾瘫痪的母亲,实在不容易,如在外学习,也要交待妻子按时做饭,喂饭给母亲吃,从不敢在外住宿,没有带过家人去外地旅游观光。“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吴凡爱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邻居吴世波如是说。
打铁必须自身硬,身为人民教师,他深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兴师重教大背景下,自已必须要与时俱进,允实自已的文化知识,学电脑打字,拼音,普通话都要过关,经过不懈的努力,都达到了教师育人的标准,为了不拖教学的后腿,家务事再重,不任多忙,多晚,为了写好教案和照顾母亲,晚上睡一个多小时,也成常态,他先后取得了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普通话水平为式级壹等,小学数学学科新课程培训班资格证书,6次被松湖镇教育管理委员会,松湖镇教育办公室,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还评为2011年南昌市小学数学能力竞赛活动中,辅导5年级夏剑剑同学获得一等奖,特授予他"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取得了江西省南昌师范中师文凭及新建区小学教师资格证书,他曾经教过的学生,考上大学的有10余人,5,6人从军报效祖国和人民,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他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父母亲及家人、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予割舍的情愫,又有文化,除自已的田地外,还外出打工,村民的土地其80余亩耕种,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早出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风雨无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亩产1000至1200斤,一年下来,10万余斤粮食,净收入8至10余万元钱,他有一个贤惠,能干且讲道理的好妻子,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恩爱有佳,在照顾婆婆的问题上,从未和丈夫吵过架、红过脸,当好配角,"贤内助",把婆婆当成自已的母亲一样看待,婆媳关系非常好!邻娌关系相处得恰到好处,在婆婆眼中是个好儿媳妇。吴凡爱,原来母亲没有患病前,长得非常英俊,帅气小伙子,几十年如一日,不分昼夜的操劳,由原来的体重120多斤,下降到110斤不到,为了母亲的健康,不被病重的折磨和褥疮的发生,他付出了许多,从而获得了众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在松湖几万人中,众口相传,他的无私奉献,不离不弃的大爱无疆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