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突击队的诞生
2月6日,西湖法院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面向全院40周岁以下干警,尤其是党员干部,组建了一支红色急先锋,短短的1个小时,群里消息不断,大家争先恐后,80多名干警在群里接龙报名,就这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天平突击队成立了。
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分队、组建微信群、制定每周工作要点,安排社区值班人员……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在疫情面前,突击队员们克服工作困难,根据责任分工,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起各项工作。
做群众工作——细致
在值班的过程中,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耐烦的焦急心理,耐心做好解释是值班的日常。
“我们社区没有确诊病例,为什么还要这么严格出入,我们的生活都不方便”、“你们负责发放口罩吗?”、“我们家很久没有出门,需要购买大量生活用品,一个人拎不动,能不能通融下,让我和爱人一起出去”……每天面对不同的居民,不同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让群众理解和支持疫情防控,是必须掌握的技巧。
除此之外,做好出入居民的时间登记、查看和检验身份信息、核实工作证明……看似每一项琐碎细致的工作,背后都要一丝不苟的细心,不容片刻的马虎。
该院地处居民区密集场所,人口流动大,该院在居民常出入路口设立了一个执勤点,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检测工作,同时也方便法院外围的巡查。
“报告,某单位宿舍墙体被砸开,有居民擅自出入”。某小区与法院侧门仅两步之遥,正在单位值班巡查的干警小丁发现这一情况后,迅速向组织汇报。同时,站在墙体旁边,对出入的居民详细询问出入时间、去向等基本信息。
接到值班人员的报告后,突击队长迅速向领导汇报,并及时社区负责人反映。在得知墙体砸开系社区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时,小丁才放心的离开墙体附近,返回到执勤点。
处理突发事件——果敢
为进一步减少人员流动和感染机会,从2月14日起,原本干警轮岗到社区援助疫情防控的值班工作,由天平突击队的12名骨干成员全部承包。12名成员分成3个小组,深入到定点援助的3个社区,开始了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的14个小时的坚守。
12名成员,大多数为单身干警,有的成家不久。在疫情面前,他们收起宅男的形象,关闭平时爱玩的游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彰显出男子汉的气魄和勇敢。
2月15日,天气十分地恶劣,大风蓝色预警,大雨淅淅沥沥一整天,气温从前一天的10多度猛地降到最低温度只有1度左右。社区值班卡点,大部分都是用塑料棚临时设在各路口,穿堂风显得格外的冷。但是每一名天平突击队的成员,都准时来到卡点,精神抖擞的站在工作岗位。
在某社区卡点,一名群众饮酒过多,正准备冲进社区。
“您好,请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测量”。小蒋赶紧上前阻止。
“我的家就在这里面,我回我自己家,让开”。饮酒过多的群众不耐烦的说道。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相信您也理解,这样不仅仅是对您个人负责,也是对社区所有的居民负责”。小蒋再次耐心的解释道。其实面对一些不理解,嫌麻烦的群众,这样的情形还是时而发生,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这名群众显然听不进劝阻。
“让开!”男子用手挪开防护栏,准备冲进社区。小蒋立即把他的手挪开,再次耐心的解释,希望得到他的理解,男子不但不理解,反而大声争吵,身体用力冲击卡点。小蒋赶紧示意值班的同事打派出所的电话,在警察来到后,告知警察事发经过,并陪同一起到派出所配合调查。
工作部署落实——全面
除了在防控一线的队友,有的队员因为小区临时封闭或者道路封堵等原因,不能加入到疫情一线的防控中,但每一个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做好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践行好突击队员的本职。
“我出行不方便,但是家里有电脑,可以做好宣传,既体现干警的劳动,又弘扬法院的担当”、“群里不定时的发布通知、照片,我会把每天的文件保存分类,做好台账”、“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横幅,这样宣传效果更好”、“我觉得这样做不妥当,可以把第一部分修改下”,“下周有部分案件拟开庭,我会和应急小组做好衔接和协调”……在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热火朝天,自觉认领任务。
除了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外,每一名突击队成员都心系武汉,积极响应组织捐款捐物的号召。
“我捐1000元”。天平突击队成员小万是第一个向组织上交捐款的人,小万日常生活节俭,但是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病毒,他毫不犹豫捐出1000元。
为了进一步肯定和激励队员们的贡献,队长除了及时在工作群中为队员们的行为点赞外,还及时向院请示给予突击队员们表扬,通过精神奖励激励大家。
据悉,天平突击队不单单是为了抗击疫情而成立的临时性队伍,根据方案要求,今后面对审判执行中的临时性工作、紧急突发事件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天平突击队都将优先安排在关键、重要岗位上,确保进一步提高该院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上的统筹协调、快速处置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