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审判调研
西湖区法院反映庭审网络直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作者:陶然  发布时间:2020-01-20 10:27:54 打印 字号: | |

该院2018年、2019年在中国庭审公开网公开庭审的案件分别为400件、1814件,庭审直播数占结案比分别为4.1%、13.02%,占比同比小幅提升。庭审网络直播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司法透明度,提高了司法公信力,起到良好的普法教育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批量类案直播“难”。该院金融审判团队、民事速裁团队批量系统案件居多,推行案件集约化管理,实行批量网上立案、批量送达、批量庭审。批量类案庭审直播从输入案件信息、宣布法庭纪律、宣读起诉状、举证质证等庭审全流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批量类案庭审仅计算1个案件直播数。达不到金融类案批量庭审快速、高效解决纠纷的效果,严重影响了批量类案直播的积极性。2019年,该院仅有4批系列金融类案计54件(实际仅计算了4个直播数)在庭审直播系统进行了直播,占比仅为2%。

二是庭审直播不均衡。2019年,该院在中国庭审公开网公开庭审的案件为1814件。就庭室而言,刑事审判庭直播655件,占结案比72.94%;民事审判庭直播1159件,占结案比10.35%,远低于刑事案件。就员额法官个人而言,庭审直播最多的员额法官为353件,9名员额法官直播数不超过10件,甚至还有的员额法官直播数0件。

三是法官心存顾虑。书记员、法官助理流动性大,新进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未能熟练操作庭审直播。有的法官因庭审驾驭能力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普通话不标准、担心突发事件和直播引发的舆论压力等因素,庭审直播积极性不高。有的法官对庭审直播不够重视,认为庭审直播增加工作量,做的多可能错的多。

四是直播质量不高。庭前准备工作不足,案情不熟悉,直播过程中常出现语言不流利、不顺畅、冷场或长时间查看案卷等情况。庭审不规范,不宣布法庭纪律,使用法槌不当,着装不规范,合议庭成员接听电话,擅自离席等。司法礼仪注重不够,庭审语言使用不当,法官随意打断当事人发言,使用倾向性语言发问等情况,均不同程度影响直播质量,效果不佳。

五是设施配备不足。该院刑事审判庭配备3个科技法庭,基本可以满足刑事案件庭审直播需求。院本部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25人,仅配备4个科技法庭。桃花法庭员额法官7人,仅配备2个科技法庭。而10余个调解室暂不具备庭审直播功能,导致直播设施抓襟见肘。

为此,该院建议:

一、升级直播系统。改进直播软件,研发批量类案直播功能,简化庭审直播软件操作流程,缩短信息录入时间,并以批量案件总数统计直播数,真正满足“快速审理、批量直播”的司法需求。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法官业务培训,提高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和释法说理的能力。组织法官助理、书记员信息化培训,提高直播应用水平。注重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及时解决直播过程中存在的软硬件问题,让庭审网络直播工作更加流畅。

三、强化基础保障。紧紧围绕智慧法院建设的要求,加强庭审硬件设施的建设,增加直播系统配置,为开展案件庭审直播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四、细化制度管理。制定庭审直播工作制度,明确庭审直播案件的范围、流程、责任部门、工作任务、绩效考核等。规范庭审行为、遵守庭审司法礼仪、注重庭审细节、严格庭审纪律,有效提高法官庭审驾驭能力。对直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预案。

五、落实审管督办。充分发挥审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庭审直播工作情况督办力度。定期公布庭审直播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对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责任编辑: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