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南昌看西湖”,南昌市西湖区法院桃花法庭便位于南昌市一江两岸心腹地带的西湖区桃花镇。司法管辖范围桃花镇、朝农街办、十字街街办(含洪城商圈,朝阳新城),管辖面积近30平方公里,管辖人口近30万。法庭对接4个派出所,辖区有洪城大市场等8大市场、12个社区、14个行政村。2018年以来,先后获得“全省优秀法庭”、全省法院“全面双达标”示范法庭、“全省最美法庭”、“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一等奖”等荣誉。
小小法庭,五脏俱全
“人民法庭最贴近百姓和社会,他不应该仅仅是庄严的,也可以人文的、科技的,我们要将桃花法庭打造成人文法庭、科技法庭 ”,西湖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如是说。为此,在金融法庭成立前夕,西湖法院在区委政法委、桃花镇的协调下,将原有办公楼整栋都划归桃花法庭使用,建筑面积达到2600平方米,精心设计、仔细装扮,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便利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法庭坚持“人文+科技+管理,打造一流基层法庭”的工作思路,打造以庄严大气的办公楼、绿草茵茵的院落、人文气息浓厚的法官之家、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中心、设施一流的科技法庭、温馨别致的特色调解室、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为标志的示范法庭,最高院要求的诉服中心主要功能都基本涵盖,俨然成为司法前沿一道亮丽的风景。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极大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也为金融审判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2018年,桃花法庭被评为全省法院首批“全面双达标”示范法庭。
最接地气,创新服务
“金融案件以往立案需要好几天时间,现如今桃花法庭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大幅提升,开通立案绿色通道,推行网上立案、批量立案、预约立案、微信缴费等服务,当天就完成了30个金融案件的立案手续,效率实在太高了”,前来桃花法庭立案的律师连连称赞。
桃花法庭通过开通“金融案件快办系统”、“农银e缴费平台”、“电子签章系统”、“远程视频开庭”、“数字法庭系统”、“网上预约立案、案件查询”、“诉讼服务短信平台”、“无纸化办公网络”等信息化手段,使诉讼由“线下”延伸至“线上”,让当事人从“实体”升级至“网络”,“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行夜间送达、预约送达、假日送达等方式,实行周末法庭、节假日开庭、夜间法庭、巡回法庭等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措施,给人民群众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
当事人都愿意来法庭立案,有口皆碑,不仅是因为法庭审判质效、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大幅提升,更因为 “酒香不怕巷子深”,法庭多年来秉承一个理念,就是“服务”二字,致力于为金融机构保驾护航。
金融审判,大有作为
在“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首位。其中,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安全、人民财产安全。为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有力维护本省金融稳定和国有资产安全,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推进城区人民法庭的专业化转型,在省市两级法院的指导下在桃花法庭挂牌成立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自挂牌以来,法庭探索总结出以“分调裁审”工作机制为主体、以“类案专审”和“信息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金融审判模式,建立健全集约化、模块化、要素化、智能化审判机制,在人员不增加、工作不延时、辖区案件不上交的基础上,实现了“双升双降”(收案量、结案率大幅提升,平均审理天数、发改率大幅下降)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一致称赞,有力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促进南昌市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018年,法庭新收案件6290件,审结6245件,结案率为99.28%,人均办案数为892件。2019年截至8月1日,法庭新收案件7084件,审结5491件,结案率为77.5%,收、结案数同比去年增长98.1%和95.8%,收案数、结案数、结案率、人均办案数均居江西省基层法庭第一,各项工作创历史新高。
2019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到该法庭调研,认为桃花法庭金融审判特色工作明显,实现了“小法庭、接地气、大作为”,对法庭坚持“好作风+高科技”,实行集约化、模块化、要素化、智能化快速批量处理金融案件表示充分肯定。
现如今,桃花法庭以取得成绩为起点,将金融审判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力争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维护本省金融稳定和国有资产安全,努力为全国法院改革创新的“江西样板”而精心绘制“西湖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