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江西高院启动首届“最美法庭”评选活动,活动共收到近70万张投票,页面点击量超2400万。经过网络投票和全国、省人大代表评选,最终产生了10个“最美法庭”,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桃花法庭以总票数第一的成绩高居榜首,获得全省“最美法庭”的称号。2019年1月21日晚,由江西高院主办的全省首届“最美法庭”颁奖典礼在南昌举行,江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尹建业压轴为桃花法庭颁发“最美法庭”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西“最美法庭”之桃花法庭。“千年南昌看西湖”,桃花法庭就位于南昌市一江两岸心腹地带的西湖区桃花镇。因行政区划调整,桃花法庭自2005年由南昌市青山湖区划归南昌市西湖区,现司法管辖范围桃花镇、朝农街办、十字街街办(含洪城商圈,朝阳新城),对接4个派出所。辖区有洪城大市场、银燕物流市场、金润物流市场等8大市场、12个社区、14个行政村;还有万科、万达、绿地、蓝光集团、天虹商场等一批知名企业、商场等入驻。人流、物流、资金流大,货运、人身损害赔偿、产品质量、房产等纠纷大量发生,导致桃花法庭的民商事案件逐年增加。桃花法庭已连续五年收结案超千件。2017年收案4004件, 2018年收案6290件,审结6245件,结案率为99.28%,收、结案数同比去年增长57.1%和55.8%。全年251个工作日,平均每天开庭25.1次。法庭七名员额法官,每人每天开庭3.58次。桃花法庭的收案数、结案数、结案率、人均办案数均居江西省基层法庭第一。自2012年以来,先后多次获得“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全市先进人民法庭”、“全市优秀人民法庭” 、“区综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法庭积极回应民众的司法需求,秉持改革创新意识,立足实际,熔铸特色,通过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等三大措施,倾力打造专业型、人文型、服务型的最美人民法庭。
(一)加强机制体制建设,打造专业型法庭
2018年10月8日,桃花法庭正式挂牌成立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在全国率先开启了金融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审理新模式。为此,法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会议暨全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周强院长的讲话精神,结合自身案件、人员结构特点,创设性提出“一体两翼”金融审判工作思路,即以“分调裁”工作机制为主体,以“类案专审”和“信息化”作为两翼,并聚焦“快、专、精”三字诀,以集约化、模块化、要素化工作机制为重要抓手,形成金融审判规模效应,全面提升金融专业审判。
第一、集约化审判 ,“批量处理”使审理更“快速”
此前,该庭实施“随机分案”制度,分别由不同法官审理并各自进行送达、保全、审理。金融法庭成立以后,案件数量大幅增加,“随机分案”制度已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新案由、新类型的金融案件的数量与日俱增成为审判工作质效的“绊脚石”。
如何妥善化解存量案件,杜绝诉讼拖延;如何审慎处理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保证案件质量?该法庭基于“同一原告不同被告的类型化金融案件占收案总数的一定比重”,探索审判流程管理环节的集约化运行,达到了缩短办案周期、提升审判质效的目的。
集约化审理,是按照繁简分流的思路,通过各审判流程无缝对接、多个团队相互配合,实现类型化金融案件集中立案、集中送达、集中庭审、集中宣判,达到了缩短办案周期、提升审判质效的目的。
通过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集中,大力推进类型化案件集中处理,实现案件批量开庭审理成为常态,如近期由同一审判组织在同一时段对90起信用卡案件集中庭审,仅一天时间,90件信用卡纠纷的案件全部完成庭审工作,并对一些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当庭进行宣判。
第二、模块化审判 ,“标准参照”促人员更“专业”
模块化审判将审判流程分解成14个模块并制定对应的操作标准再编撰成册,统一审判中经常出现的程序及实体问题,实现每一个诉讼流程节点、庭审认定事实清单、裁判文书撰写均有标准规范可供遵循。
2018年10月24日,该庭员额法官陶然应江西省法官学院的邀请,为全省法官助理进行培训,培训的题目为《模块化审判全力打造法官助理培养新模式》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模块化审判工作经验,收到一致好评。
该庭法官助理杨康辉于2018年7月入职,他按照模块化审判工作标准,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晰了自己的职责,哪里不会 “点”哪里,按图索骥、有章可循,快速掌握标准、规范、实用的审判技能,不到半年时间就可以单独组织庭前会议,起草裁判文书,协助法官依法办理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措施等工作,成为法官的得力助手。
自推行模块化审判以来,该庭审判质效大幅提升,人员素质得到提高,裁判标准得到统一。基于模块化审判工作标准,实现了审判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此后,随着专业化审判模式的推进,更多的专门法院或专业化内设审判机构、法庭将会陆续设立,势必涌现更多少年审判模块化、知识产权审判模块化、物业审判模块化等一系列的工作标准,为法院的审判经验知识管理和人才创新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径,铸就一批专业审判法庭的“金招牌”。
第三、要素化审判 ,“有的放矢”令审判更“精准”
要素化审判是根据案件特点,概括出覆盖基本事实的固定要素,并让当事人围绕这些案件要素来提供相关证据,进行举证、质证,实现庭审要素前移,简化审判程序。
目前,法庭已将要素式审判法全部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金融案件,该审判方式推行以来,法官普遍感觉审判脉络更加清晰简捷,诉讼当事人普遍反映陈述举证更有针对性,审理的更精准、精细,效果显著。涉金融类案件,根据案件要素表100%适用简化裁判文书,判决书比原来精简50%左右篇幅,判决书由以往的8页减少到4页,缩短了审判周期,相较于之前更为“精炼”,提高了审判效率。
金融案件在法庭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金融专业审判打造了桃花法庭的“金招牌”。据统计,2018年法庭新收的6290件案件中,金融案件达4782件,占76%。审结的6245件案件中,金融案件达4712件,占75.45%。新收的4782件金融案件中,信用卡纠纷2372件,占49.6%;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1806件,占37.76%;追偿权纠纷181件,占3.7%;保证保险合同纠纷132件,占2.7%。以上几类案件是金融案件的主体,占比达93.76%。2018年,以陶然、陈志强的姓名命名的两个金融速裁审判团队结案分别为1836件和1825件,同比往年增长280%,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年结案超千件的目标,达全省第一、创全省唯一。
(二)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打造人文型法庭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稳,天下安。桃花法庭基层基础建设长期以来相对滞后,办公面积800平方米,信息化建设短板,诉讼服务设施陈旧,文件建设不足等等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审判质效的提高,也不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为此,院党组把基础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根据上级法院对法庭双达标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以“坚持弘扬井冈山精神,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为抓手,倾力打造基础设施规范化、开庭办案科技化、诉讼服务便民化、文化建设特色化、驻庭生活庭院化的现代化法庭。
一年砥砺前行,一载春华秋实。桃花法庭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升级,一道亮丽的风景呈现在群众面前。庄严大气的办公楼、绿草茵茵的院落、人文气息浓厚的法官之家、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中心、设施一流的科技法庭、干净整洁的干警食堂,无不细细地诉说着我院营造良好环境、方便群众诉讼的司法情怀,充分展现了我院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2018年,桃花法庭成为全省法院 “全面双达标”示范法庭,并荣获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等称号。成绩的取得,归功于院党组对全面双达标工作的高度重视,归功于在我院“人文+科技+管理,打造一流基层法庭”的工作思路。
第一、人文法庭建设添活力。
“人民法庭最贴近百姓和社会,他不应该仅仅是庄严的,也可以很人文,我们要将桃花法庭打造成人文法庭 ”,西湖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如是说。为此,西湖法院在区委政法委、桃花镇的协调下,将原有办公楼整栋都划归桃花法庭使用,建筑面积达到2600平方米,精心设计、仔细装扮,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便利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整合法庭布局,在审判庭、办公楼各楼道间、法官之家、党员活动室、视频会议室、干警食堂悬挂为官、做人、廉政、处事、交友等名言警句、励志字幅及生动漫画,发挥廉政文化的辐射功能,提高干警拒腐防变的能力。
深入推进法庭文化建设,发挥法文化的熏陶、激励作用,精心设计法庭文化长廊,长廊共分为宪法法律篇、领导关怀篇、特色工作篇、文化生活篇、工作流程篇五大篇章,每个篇章都内容丰富、设计新颖,搭起法院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形成文化气息浓厚、彰显法庭特色的文化阵地。
第二、插上科技翅膀添智力。
如何插上高新科技之翼,为审判工作添智力,是该院党组冥思苦想的问题。
一是规定动作不走样。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已实现网上签章、网络打印裁判文书应用,可远程打印司法文书。可利用省高院统一的案件管理平台,实现网上立案、案件信息查询等功能。完成两套高清数字法庭建设,实现庭审设备的升级,现两个高清数字法庭可以实现与审判业务系统数据互通、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直播点播、远程庭审等功能。
二是自选动作有创新。运用大数据平台及科技手段,探索将审判工作化整为零,精细划分,形成一张审判规范的网络,汇聚成为模块化审判工作标准。运用司法专邮送达管理系统,实现邮单的自动生成和打印。率先在全市基层人民法庭成立首家收转发e中心,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大力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立案,提供微信支付、pos机刷卡、网上转账、银行缴款等多种诉讼费缴纳方式,实现立案当日办、网上办、一次办。开通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微信公众号,提供群众微信缴费、导航地图、文书公开、执行信息查询、审务公开、诉讼指南、法律法规查询、法院新闻、预约法官、观看法院庭审直播等多项特色服务,方便群众诉讼。
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司法创新,让群众得实惠、好办事,3月1日,作为智慧法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金融案件快办系统在全省率先上线,实现金融案件批量网上立案24小时不打烊,有效解决了金融案件集中管辖以来案件增长压力,极大提升了立案流转效率。
第三、科学人性管理添动力。
一是科学配置司法资源,促使审判辅助事务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充分发挥现有收转发e中心、送达保全团队的作用,把法官从大量事务性工作中剥离出来。探索审判辅助事务的社会化分流,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将装卷、归档、扫描等审判辅助事务从审判主业中剥离。从而使法官这个“奢侈品”专注于“审”与 “判”,提高审判机制整体运行效率。
二是人性化管理法庭,庭长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关心干警的工作、学习、生活,将该院各项从优待警措施落到实处。干警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相互激励请教的工作氛围,使得法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心情舒畅投入工作。
(三)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打造服务型法庭
如今,来桃花法庭立案已经成为辖区群众的共识,在他们心里,法律是真正保护他们权益的条文,法庭是宣传法律法规的文化阵地,法官是可以真正保护他们的家人。当事人有口皆碑,不仅是因为法庭审判质效、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大幅提升,更因为 “酒香不怕巷子深”,法庭多年来秉承一个理念,就是“服务”二字,致力于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第一、开启司法便民模式
桃花法庭不断完善司法为民的服务功能,创新工作机制,推行夜间送达、预约送达、假日送达等方式,实行周末法庭、节假日开庭、夜间法庭、巡回法庭等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措施,提高案件送达成功率,缩短送达周期,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诉讼,解决上班族、在外务工人员、企业负责人在工作日参加诉讼不便的难题,让当事人在法理之中还能感受到法官的用心良苦。在辖区内国贸天琴湾东苑社区和十字街道建设桥社区设置巡回审判点及司法便民服务点,就地调处化解纠纷和选择典型案件巡回审判,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诉讼。
第二、延伸金融审判内涵
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针对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金融机构缔约、履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金融座谈会,提出司法建议,构筑金融风险“防火墙”。强化审判大数据应用,加强对金融案件的分析研判,通过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等方式,研究解决具有普遍性、趋势性的法律问题,为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注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日常联络,完善工作机制,促进金融审判相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积极探索司法服务金融业发展的新路径,定期对银行法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金融机构法律应用水平和诉讼维权技能。通过赴金融机构公开巡回审判、典型案例、庭审直播等形式,加大对金融秩序的规范力度和对金融债权的保护力度,积极维护金融安全。
第三、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法庭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涉民营企业案件,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庭前、庭中和庭后全过程,以高效、便民、快捷的方式,积极促成双方以调解结案,既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洪城大市场内的一家经营户因为拖欠贷款面临起诉。逾期200万元贷款,按照程序接下来将查封资产、冻结账户,开庭宣判。但是主审这个案子的法官陶然却发现,被告徐海(化名)的家电公司一直信誉良好,这一次也是因为遭遇股东拆分的特殊情况,才无可奈何逾期贷款。而同时案件的另一方,发放贷款的银行也面临巨大压力。原告要争取的是200万元的还款,而被告需要的是时间。这样的一个死结,在经过法庭多次沟通之后,竟然出现了和解的希望。最终银行决定撤诉,解除查封,甚至同意多给被告半年的宽限期。最后该家电公司在宽限期内全额返还借款本息,公司进入良性运转。
据统计,2018年以来,该庭成功诉前调解30余起涉民营企业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助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营造了“尊商、安商、扶商”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法治环境。
时光悠悠,桃花灼灼,今后的工作中,法庭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健全审判工作机制,提高效率,有机融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用服务的精神温暖老百姓的心,让法治的红利流进了细微的生活,无愧于“最美法庭”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