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小喜爱读书
江西省新建县流湖人民公社楼下大队赤岸村,东面进军湖,与桐岗村相邻,南面靠锦江河,西面靠三坊村,九坊村;北面拉鱼湖,与新塘村相邻,50、60年代全村200余户,1000余人口,湖上青上,湖中绿中,真的是不平凡之地。虽然流湖一带,常年洪水患难,可是外婆家在一个高高的丘壑上,从来没有被洪水淹过,我表兄叶后玉,1952年10月6日出生,他从小长着一幅圆圆的脸蛋,让人喜爱。爷爷、奶奶及父母亲看到他,一是长孙、长子,二是他皮肤白白嫩嫩,从小对他呵护有加,随着他年龄渐长,到了读书的年龄。那时50、60年代,因刚解放不久,又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运动”,老百姓的小孩想读书,也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受“读书无用论”,“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错误言论的影响,那个年代铺天盖地,就是有书读的人,也是半工半读。可是我的外公、外婆、舅舅、舅母,他们不是这样想的,一定要让孙子、儿子从小就要接受良好学习、教育,从小不学习知识,不聪明,不会干活,长大后只会干粗活,他从楼下小学到松湖中学毕业,他告诉我,从小不像村庄上的其他同班同学,他们出了家门,打点1元钱硬币,到稻田地玩耍,对读书毫无兴趣,回家后,他们的父母就还以为他们在上学,而表兄他特喜爱读书,除完成课堂作业外,还喜欢读,《孙子兵法》、《三字经》、《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中午休息时间,还拿着收音机,听隋唐演义评书,由于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公、外婆和父母亲为他营造的氛围是他孕育梦想的起点。由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每个学期都要拿着奖状回家,贴在家里堂福板壁上,那时我懂事后到外婆家看到了十几、二十几张“学习积极份子、“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学习委员、班长,不但自己要好好学习,还要担当班级的其它任务,争做先进。1959年秋季上学,到1969年9月在松湖中学毕业后,为了让自己有个更好的学习深造机会,1970年2月至12月,连续在流湖人民公社拖拉机培训班学习驾驶技术,1970年12月15日学校举行毕业典礼。
二、争当合格汽车连连长
正是少年时代系统地学习,加之热爱驾驶,开始了他所追寻的踏歌之梦。
1970年12月正赶上全国发布征兵命令,那年经报名、体检、政审合格后,1970年12月17日,新建县人民武装部正式批准入伍,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来到了广州军区陆军第一四五师服役,说来可能是个巧合,更是个机遇吧,可能是部队首长根据他入伍前在地方参加过拖拉机培训班学习的档案记录,就把他分配到了汽车连当上了一名汽车驾驶员;一干17年跟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直践诺着自己的信仰。这个农场又驻扎在全国著名“三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畔,洞庭湖主要水产养殖和种植水稻等农作物,附近有北洲农场,大通湖农场,千山江农场,四季红人民公社,先后于50年代围垦造田,是沅江、南县交界处部队所在地,原名叫尼姑湖,是47军上万官兵,他们历风雪,住茅草房,围湖造田,湖内芦苇丛生,百姓采摘后,可卖给造纸厂造纸,春天日照时间长,可谓阳光明媚,夏天天气炎热,防洪任务重,秋天秋高气爽,气候宜人,适合人们修养生息,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洞庭湖山水经岳阳市陈灵矶流入长江,围垦造田历经8年,围湖面积6万多亩,耕地面积2万多亩,他从1971年入伍后,自觉向雷锋同志学习,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干一行爱一行,先后从战士、班长、司务长、排长、连长、教导员位置一步一个脚印,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赢得了组织的认可,他始终听党话,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刻苦钻研业务技术,1977年提拔为司务长,1973年入党,1981年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嘉奖。实现了从农村娃到军官的转变,成绩得来实在不易,他所在的汽车连又是个技术性非常强的连队,没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和修理技术,难以让官兵信服,他还用每月6、7、8元的津贴费购买汽车驾驶及保养书籍认真的研判,不耻下问,因为他深知,汽车连70余辆汽车,百余号人的连队,做到一年365天,人、车不出任何问题,必须要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的驾驶和维修技术,因为汽车连是农场一个承担着和部队生产、生活、军需物质的供给,生产的化肥,农药等运输任务的一个很繁重的连队。他对我说,经历了那段岁月,你会体会到军人的坚持和感动,站在尼姑湖,你必然会为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刚入伍时许多连队住茅棚,没有车库,车停在露天场地上,居姑湖到处留下了官兵的足迹,尼姑湖也投下了奋力开垦的身影。经过几代官兵艰苦奋斗,勤俭建军,靠肩挑,靠手提,建成了营房和车库。
1978年建了一个农用机场,实施大面积全机械化播种,还办起了酒厂、猪场,收割机全部实现机械化,联合收割机,可容纳400万斤的粮库,就有3幢,这些粮食和副食品供应广州军区所属部队,除了担任繁重的农场运输任务外,汽车连经常派出车辆支援地方运输,往返于湖南长沙、衡阳、株州,最远的上海、深圳、河北等地,确保了行车安全,坚持经常性的车辆检查和保养,经常对官兵进行安全教育,在他任内,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责任事故,2016年4月,他和连队战友重返部队驻地,重温军营情怀,如今变为了湖南省军区副食品生产基地,场部迁入师部所在地,营房变好了,工作、生活环境变优了,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部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比的欣慰。
三、力做普法带头人
正是因为与书结缘,让他鼓舞了实现人生目标的信心。不断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因有文化藏于心,于是岁月不输人。
1987年12月转业到新建县司法局任副局长,先后分管民事调解,公证、律师、普法和财务工作,深感责任重大,如何更快地适应地方工作,由外行变内行,由于有从小和部队工作及写心得,不断累积。加之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对自己要求很严,虽然分管的部门多,又是管理财务,坚持不该花的绝对不乱花,公家一分钱,做到公私分明,丁是丁,卯是卯。他从平凡中一点一滴地做,坚持做。认真较劲,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苦练内功,刻苦钻研法律知识。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放失做好自己所分管的工作,用“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积极创新普法工作,联合江西省未成年人教管所,开展对未成年人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对全县部分初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援助百余次,受众人次数千人,发放宣传单近万份,“二五”、“三五”普法教育,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全力推进全县普法教育的顺利进行,在他的带领下,局里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再棘手的问题都从容面对,全局作风扎实。由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南昌市“普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不但工作上敬业勤勉,务实实干,还是个热心、细心、贴心的好领导,好同事,1992年春节过后,司法局徐杰因在岭背林场扑灭山火时,被大火严重烧伤面积达90%以上,生命危在旦夕,几次下病危通知书,他积极参与了整个救治全过程,徐杰同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 “一级英模”荣誉称号,徐杰同志受伤住院期间,全程参与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等地,联系和办理转院工作,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来看望慰问接待联络工作,包括在家休养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能解决的积极协调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局里和上级反映,为徐杰病情医治和康复提供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徐杰的夫人讲,叶局长平常对我们做的这些事,真是雪中送炭,暖人心呀!
四、心系百姓筑路人
夫仁者,博施平民而能济众,已欲立人而欲达而达人,谓仁之方也。这种仁爱于民的思想也是他执著追求的。是一种想百姓所想的奉献精神。
他常对我说:我不仅在部队要学习雷锋精神,到地方后更要好好地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出生在湖南省省望城县一个贫苦人家,我当兵在湖南省雷锋的家乡,他是汽车兵,我也是汽车兵,每次到雷锋的故乡去,感触很多,受教育很深,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行。2001年干部交流,将他调到交通局任副局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通局分管公路,渡口工作,新建县又是农业大县,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公路建设欠账太多,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个体,不能放弃爱和责任,尽可能少索取,多担当,改造他们的生活环境,必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才能对得起全县父老乡亲,情系民众不解的平民情结,始终激烈,全县30余个渡口,要想让他们安全渡运,切实做到万无一失,是他常年思考的一个问题,干到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每逢节假日,是人们探亲访友的重要时节,人流量大,渡船百姓多,他都要亲临到渡口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的渡口偏远,如石岗离县城60余公里,来回120余公里,春节是放长假,相互走访拜年之时,大年初一至初七,是人流量高峰期,整条船都是人满为患,他都在现场指挥百姓有序上船。2003年大年初二,恰逢时任县委书记曾文明去松湖视察工作时,闻知叶局长正在松湖检查渡口安全时,夸他工作做得好,一人辛苦,换来众人喜庆,安全过春节。达到了安全之目的,没有出现过亡人事故,他带领同事们制定了《新建县渡口管理实施方案》采取责任到人,做到奖罚分明,到渡口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培训,持证上岗,张贴渡口须知,会同海事部门进行定期不定期例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渡船进行年检,到龄的必须更换新船,有了这些硬性的规章制度和员工们熟练操作,渡口的安全性有了保障,才做到全县渡口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公路建设这场硬仗,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的实施,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新建县也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迎来了大发展、大建设、大投入,农村的极好机遇,他在这个机遇面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积极参与了松湖大桥筹备工作,为结束千年古镇松湖人民世代靠渡船来过往的历史,留下了他的名字,给自己人生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精神财富,如今的松湖大桥长 460米,宽9米投资数千万元的松湖大桥像腾飞的巨龙,承载起松湖的美好希冀。耸立在松湖邱家,宋家之间的锦江河岸,架起了一座希望之桥,幸福之桥,通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农村公路,从2002年开始大建设阶段,老百姓修路的积极性并不高,通过积极建设和周边市、县公路建设大好形势感召下,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开始起步,2004年一年全县农村公路500公里,2005年400多公里,经过二年奋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全县基本上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包括恒湖农场、新丰农场在内。2006年开始向全县自然村延伸,这些可喜的成绩取得的背后,主要采取经费开源三个一点。国家、县财政、村民自筹,并制定了公路建设规划,各乡、镇上报实际运作线路,经公路部门核实后,组织招投标施工,经费支出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交通局统一实施。一支笔签字,每年修路的经费在他手上签字,少则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但他严格把关,经费开支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质量由县公路站负责检查验收标准,最后由南昌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测评验收,在这一串串惊人数据之后,包含着他多少个日日夜夜,舍小家顾大家,吃、住在一线,严把质量关,进度关,如今每当我们行进在新建区松湖大桥,乡村公路上平整的水泥路面,两旁绿树成荫,像高速公路的护栏杆,看到给人们出行带来更便捷,更舒适,仰望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生活的道路上会出现许多选择。时刻考验着你,是奋斗还是享乐,是奉献还是索取。1997年至2007年,他作为新建县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了新建县第八、九届政协协商会议,他是一个肯动脑,结合自己分管公路建设,为了写好提案,每年开会之前,他跑遍全县多个乡镇征求意见,每年写出一个高质量的可行性报告,有的建议被政协会议纳入报告中,有力地促进了乡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五、乐于公益 为民解难
叶后玉出生时的义渡,故代乡人把行船渡河,乐善好施称为义举,并且这种义举命名。而千年的新建文化更把历练读书,崇礼尚义,培养子弟爱国为民的志向,这是做人做事的边界,叶后玉在这种边界里干的就是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之事。
称叶后玉有古道热肠心一点不假。他常说为官者无论何时都要服务百姓,让百姓看到希望。看到村路严重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经多次与村干部,村民商议,经多方努力,,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项目筹集资金,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通过国家对门前三塘的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扶持,筹得资金40余万元。将门塘整修一新,户户门前通水泥路,安装路灯,整治垃圾死角,村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村容村貌焕焕然一新。
叶后玉就是这样的人,勤奋好学,努力奋斗,实现了从农村娃到实干的知识型干部的转变,他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人,心想百姓,是一个受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勇于奉献。堂弟叶华银时年30多岁,因患癌症,于2015年病故,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子女正在小学就读,为了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他家堂弟们商量,全家每年资助300-400元不等直至让他们完成学业,2017年上半年,他们村一位邻居家,因煤气灌爆炸引发火灾,大人、小孩共4人大面积重度烧伤,向叶爱仁家捐款1200元,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
弟弟的小孩读书寄宿在他家,父亲从1996年从老家一直住到2016年才回老家,因病去世,他是个孝子,又是个充满爱心的人。
中国在这四十年中最为激越。开放,让中国从数十年的自我封闭中走向开阔与进步。四十年是一种回响的歌,是一种百折不挠,昂扬奋进的精神,中国正奏响更激越的乐章!
谈到改革的成就,叶后玉尤为振奋。他是历史的见证者。中国的改革,是悠远的,四十年历程,最为充实,虽有许多坎坎坷坷,但她毕竟迎了辉煌的跨越,无数的人追求着富强,富裕的中国梦,是时代的奉献者。叶后玉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