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回眸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于改革,真抓实干,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69年,我清楚地记得,在孩童时13、14岁,在乡下玩耍、劳动时,我的家乡新建县松湖人民公社潢坊村旁大堤上,从省城南昌开了一辆伏尔加小汽车来到我村庄时,原南昌市委秘书长严凤坤一家4人,下放到我村劳动,市委领导带着机关工作人员了解严凤坤工作、劳动及生活情况,那时候人小不懂事,从未看过那么高档的小汽车驶进离城市50余公里偏远的小山村,出于好奇心理,许多村民和我一样来到小车旁驻足欣赏,且赞叹不已。1971年,严凤坤大伯一家落实了政策,回到南昌,被市委安排到教委当主任,大妈余秀珍安排在南昌市五交化任党委书记。五、六十年到七十年代,老百姓劳作都是靠步行、肩杠、挑、板车等运送物品,更谈不上有电灯、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仅靠书信与外界联系。全国实行凭票购买所需物品,如自行车票、粮票、油票、布票等。从衣食住行,凡是日常所需的商品,无票不行。尤其是自行车成了人们出行唯一的代步工具。当村民及亲朋好友得知严凤坤大伯的夫人余秀珍是下放在我村,余妈妈被安置在南昌市五交化当书记,乡亲们知道她对我感情特别好,托我去省城南昌找余妈妈的人特别多,不论是村庄上的,还是亲朋好友,每年利用从部队探亲回家的机会,余妈妈每年都要给我2至3张飞鸽牌或永久牌自行车票,他们拿着票从南昌乘坐班车或骑着自行车回到家时,乡亲们那高兴劲无法用言语表达,也许为他们今后出行提供了比步行更节省时间,不再是用肩挑腰背的历史,减少了体力消耗,让出行更加便捷。严伯伯、余妈妈对我特别宠爱,几十年如一日待我像自己的小孩一样照顾,帮我买衣服,从南昌回村时,带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给我吃,家里种的瓜果蔬菜让我拿回家,严伯伯1971年回南昌工作,特地从潢坊村步行5里路赶到松湖街和我照像留念,我和严伯伯的合照还珍藏至今。一位身经百战的南下干部能看上我一个乡村穷孩子深感荣幸,严伯伯的谆谆教导,让铭记在我心,并在我之后从军,以及从军官到警官再到法官影响甚大,至今想起,都如同昨日历历在目。
我还记得1972年春夏之交,为了看望刚进厂不久的哥哥吴凡金,那时候江西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落后,国道几乎全是柏油路,省道大部分是泥、沙路,县、社都是破烂不堪的泥土道路……那时候,从我家到湾里时,出门有条锦江河,人、公交车、拖拉机都是靠机帆船载渡过河,坐车的人们带着行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坐着堂哥田哥子开的拖拉机,一路颠簸,千沟万壑、小路坑坑洼洼、崎岖难行。50-60公里的路程,我从上午吃完早饭到下午2点多才能到达南昌专用设备厂(湾里),那时交通基础设施差,人们生活并不富裕,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家庭,由于劳动力少,连温饱都无法满足,过着极其贫困的日子。1984年我在南昌陆军学校读书时,想起在南昌读书放暑假之际,去看望远在宜丰县黄岗山综合垦殖厂建筑工程公司当支部书记兼经理,老文书张德源时,嫂子范一平当时在九四医院实习,我早上从南昌长途汽车站上车,颠簸七、八个小时,直至下午3时才见到了这位离别5、6年之久的战友,回想起那时的交通条件,我至今还在脑海中呈现,时间飞逝,现在去宜丰黄岗山综合垦殖厂,只要1个多小时,就能顺利,安全到达,四十年前买个自行车都要凭票供应,根本无法想像四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买小汽车不再是一种奢望,它变成了现实。路修好了,绝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小汽车。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目标,我的老家潢坊村也同全国乡村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从南昌通到家门口,买小汽车的家族一年比一年多,据不完全统计,几百户人家上百辆小汽车在外经商的老板,路虎、宝马、奔驰等各种品牌的汽车多不胜数。过去的60年代,南昌到松湖公交班车,仅有上午、下午各一班,记得1983年我在南昌陆军学校政工队读书时,军校的纪律非常严格,如果上课或晚自习迟到,会受到纪律处分。有一次,我星期六回松湖供销社看望妻子和小孩时,因公交车晚点,没有准时到松湖站,导致我差点赶不及到学校上晚自习,为此,我以军校学员的身份,给南昌市公交公司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引起了公交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市发出了征求意见稿的函,内部对公交车司机进行了作风纪律整顿,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驶员的时间观念,提高百姓乘车效率,后在我一年半军校学习期间,南昌开往松湖班车从未再晚点。如今想起那时过往,回想起至今的变化,从一天两趟车到今天每隔15分钟一班的公交车,为当地的百姓创新、创业、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的外地返乡回家的游子,一家老小打的士回家,不是新鲜事,让在外地拼搏的游子近早与家人团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过去坐班车近2小时到家,如今分别修建了义渡、松湖两座大桥,大大减少绕弯路过桥的时间,现从省城南昌到松湖老家仅需50来分钟,路途中时间缩短了一大半,高效地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
我家兄弟多,过去孩童时期,解决温饱都有困难,更谈不上买车了。而如今,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家八兄弟,就有5个兄弟买了车子,三弟吴凡清脑子活,靠勤劳致富,买小车最早,在我98年转业不久,就买了一辆昌河面包车,方便乡下的村民及家人出行,如今汽车已置换了5、6次,且车子越换越好,其另还给儿子购买了一部大货车用于搞运输,众兄弟加上侄子侄女购买的汽车至今已共拥有10余部,可见汽车给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车的变化来看,我们这个大家庭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和成果,应该感谢党的英明领导,给百姓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百姓靠着自己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勤奋而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我98年转业到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工作,听老法官讲,原来刑事被告人、法官用自行车或者借车到看守所提人,用绳子捆着或牵着来法院开庭,我还清楚的记得,97年盖新的办公楼还欠账,法院的车子只有几部,法官们外出办案,院里没有车子予以保障,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0余年。如今法院按照上级法院的有关规定,政府的全力支持,不但全面保障刑事被告押解工作用车问题,更有力地解决了刑事被告人开庭,几十年押解无事故的效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产品给中国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一改坐火车闷灌车的历史。1974年底。响度中央军委的号召,从南昌坐闷灌车到福州服役,二天一夜的时间几十个人打着地铺,连方便时,只能到兵站后,利用几分钟时间到兵站卫生间解决,碰到头痛脑热的、腹泻的更是愁眉苦脸……而如今,从过去的闷灌车到舒适的高科技含量的火车,子弹头高铁,时间大大缩短,且舒适度更高,并且高铁动车上还有互联网,让中国百姓或老外在乘坐高铁时享受到安全、舒适、即有互联网还照样可以做生意,同时还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城市生活不但有公交汽车、地铁,还有近几年兴起的共享单车,让城市市民享受到地上、地下车的快乐分享,又能享受低碳环保的共享单车带来的快节奏,城市生活体验,让年轻人上班不再因交通拥堵而苦恼,节假日可骑着共享单车到户外,一家人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消除或释放工作中带来的压力,呼吸新鲜空气和氧吧,老年人出行乘坐公交车,享受优惠卡给自己带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福利,观赏城市美景,颐养天年,安度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车对我来说,虽然不会开,但车对我一生记忆犹新,从过去脑海里的自行车、伏尔加汽车,到今天闻所未闻的车名,但我深知,从过去的自行车、小汽车、普通火车到今天的高铁、共享单车,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因为我在部队25年,地方20年,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成果,无论生活在城市或农村的中国百姓,都无法实现交通路网地上、地下全覆盖的目标,现在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两、三部汽车的不计其数,普通家庭都有一部。
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国梦绘制了宏伟蓝图,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四个自信”打好三大改革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余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