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审判调研
西湖区法院从严“三抓”促审判质效全面提升
作者:汪波 汪彩霞  发布时间:2017-08-18 10:04:22 打印 字号: | |
  今年以来,该院狠抓审判管理、队伍建设、科技建设三项工作,在仅有44名员额法官的前提下,审判质效得到全面提升:截至8月15日,该院新收各类案件6794件,同比增长34.72%;审、执结5681件,同比增长21.70%;法定审限内结案率89.37%,同比上升23.76个百分点;服判息诉率90.23%,同比上升5.19个百分点。

  一、抓审判管理,找准质效提升发力点

  一是集中清理积案“举全力”。院领导主动认领,带头清积。每位院领导主动认领一定数量的积案,督促承办人在期限内审(执)结。对没有完成的,院领导由督办责任转为亲自办理。干警层层承诺,加班清积。在确保新收案件审限内结案的基础上,干警按照承诺期限,自发加班加点清理积案。清理积案工作开展以来,该院共清理积案530件。

  二是用好网上办案“金钥匙”。成立网上办案工作领导小组,共发出12个关于全程网上办案的相关《通知》,每日通报网上办案信息录入情况,统一办案系统中三十余种文书模板,让信息数据切实为法官办案带来便利。启动庭审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加强对网上办案各时间节点的后台监控,严格管控审限,将审限延长、审限扣除、诉讼中止、执行终本等案件的审批程序全部纳入网上办案审批范畴,确保全程留痕。

  三是探索审判管理“新模式”。建立“周提示、周通报、月分析、季评查”的审判管理新模式,审管办每周对上周未结案件催告、提示,对临近审限案件通报、催办,强化法官责任担当。加强审判态势研究,对重点案件及网上办案系统数据进行研判,每月制作审判态势运行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加强案件评查,对涉法涉诉、发改及超审限案件,逐案评查剖析,落实倒查责任;对其它案件,每季评查,严把案件质量关。今年以来,对607件案件进行了集中评查,对存在瑕疵的案件责令整改、完善手续,对14名庭室长和分管领导进行了约谈。

  二、抓队伍建设,激发质效提升内动力

  一是打造多样化教育形式。注重队伍作风养成和廉洁文明家风教育,实行廉洁消息“每日一播”,廉洁短信“每周一条”。拓展并延伸道德讲堂功能,融入纪律讲堂与法制讲堂内容,开展各类廉洁司法教育、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出台《提高群众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领导带队走访、干警带案走访常态化和普法形式的多样化,实现与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联系常态化,多听取批评意见,多改进工作作风。

  二是启用最严格督办措施。对照年初确立的20项重点工作,定期调度、通报,用事实说话,用数字交账,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督查督办领导小组已向全院发出12期督查通报,督查内容涵盖积案清理、执行攻坚、信息调研、会风会纪等各个方面,通报结果直接点明到部门和个人,不遮掩、不护短。纪检监察部门依据通报结果分级启动问责,并实行约谈结果与廉政勤政保证金挂钩。

  三是启动最严厉问责机制。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实施方案》《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方案》,明确院党组、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分管院领导及各庭室长的主体责任及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建立履责全程留痕、失责必问长效机制,用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今年,已对4名干部予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并对3名干部的违纪行为进行了追责,其个人及所在部门均取消了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其负有管理责任的庭室长与分管领导也分别由纪检监察部门约谈。

  三、抓科技建设,优化质效提升外环境

  一是硬件基础配齐配强。对现有老楼局部修缮整改,已建成高清科技法庭5个,标清科技法庭2个,对2个审判法庭实行数字化升级。结合网上办案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不断对网络建设进行更新换代,进一步扩展带宽、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实现网络提速升级,提高网上办案智能化水平。

  二是软件建设齐头并进。全面启用网上电子签章,全面实现网上自动分案,全部案件网上审批,同步生成电子卷宗,网上办案率100%。启用执行指挥中心、数字审委会系统、法院专网诉讼服务多媒体案件查询系统和外网审判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对外公开招聘网络管理和维护人才4名,夯实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基础。

  三是信息化运用与时俱进。不断坚持刑事案件远程视频系统开庭常态化,今年以来,运用远程视频系统审理刑事案件235件248人,占简易刑事案件的57.3%。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和庭审直播公开,文书上网数为4536件,做到应上全上。积极推行网络司法拍卖,自5月28日首单网络拍品成交后,短短三个月已在淘宝网公布各类拍品284余件,占全市法院的30.47%,拍品数量跃居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