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我国对禁毒工作高度重视,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但必须看到禁毒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必须加大依法惩处力度,在现实生活中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持有毒品、贩卖毒品在一些地区仍然十分猖獗,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理容留他人吸毒案件59件62人,非法持有毒品案件63件64人,贩卖毒品案件案件115件134人,针对涉毒案件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型毒品取代传统毒品,过去吸毒人员一般吸食的毒品海洛因、吗啡、可卡因,致瘾性大,依赖性强,一但染上,难以戒掉,而新型毒品如冰毒、摇头丸、K粉、神仙水、麻古等,比起传统毒品深受涉赌人员青睐,新类型的毒品占据一定的市场。传统毒品如海洛因,需要从种植中提取,人力、财力、栽培成本大,价格相对高昂。新型毒品如冰毒可通过化学合成,成本低、毒性相对小,价格又能接受,因此,新类型毒品取代传统毒品是许多涉毒人员首选。二是人员杂素质低,从三类涉毒人员构成来看,无业231人,初中以下227人,高中以上33人, 25岁以下30人,26岁以上230人,外地人37人,男性221人,女性39人,毒品初犯229人,再犯31人;三是三类毒品犯罪人员交叉,交易方式隐蔽,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导致案件侦破难度增大。容留他人吸毒和非法持有毒品容易交叉,吸毒人员利用聚在一起的机会邀请毒友开吸毒party。邀请者一般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毒品的提供者如果数量达到10克以上就构成了非法持有毒品罪。在毒品交易当中,贩卖毒品与非法持有毒品也是一组相对犯罪,卖的一方构成贩卖毒品罪,而买来自己吸食的一方就可能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为卖而买的也构成贩卖毒品罪。毒品交易通常在人不知鬼不觉的地方,采取电话单线联系,不断更换电话号码和场所,交易方式比较灵活,有的开车擦肩而过交易完成,有的指定地点交易,互不照面,以防被抓;四是涉案毒品数量明显增多,毒品再犯屡禁不止。从西湖法院涉毒案件毒品数量来看,过去通常的毒品交易量比较少,都是几克、十几克用于自己吸食,或者以贩养吸。现今有的人贩毒数量,最高达到二三百克,最高刑达到15年甚至更高的刑事处罚。涉毒人员在判刑释放后,戒毒的意志力差,在毒友及其不利环境中容易重新染上毒瘾。有的接连“三进宫”,最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综上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国门打开后,境外涉毒人员通过与境内不法分子相互勾结,进行非法贩运毒品活动,从中牟利,使得大量毒品流入国内市场;二是受毒品高额利润的诱惑,为了金钱,不少人竟铤而走险;三是娱乐场所鱼龙混杂,人一旦染上毒品后,一发不可收拾,由于没有能力维持巨额毒资的支出而走上贩卖毒品的犯罪道路;四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交友不慎,家庭不和睦,个人事业重挫寻找刺激等种种原因使人染上毒品。
为了打击毒品犯罪嚣张气焰,有效地遏制和预防毒品案件的发生,从源头铲除毒品犯罪滋生的温床,使吸毒人员能够摆脱毒品摧残,过上正常的生活,回归社会,为社会稳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笔者认为: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公、检、法、司要一以贯之地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毒品犯罪无处可藏。街道、社区、乡镇,各群众团体要利用各种形式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有关条文,让广大市民了解毒品犯罪危害社会、家庭,对自己身心、身体造成伤害的严重性,给社会和家庭及个人带来深重灾害的恶果,给社会稳定埋下了祸根;二是公安机关要加大和国际刑警组织的配合,严禁境外不法分子将毒品通过境内犯罪分子流入社会,加大惩治力度,让这些犯罪集团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三是加大对酒店、宾馆、娱乐场所的监管,在娱乐场所要张贴禁毒标语,公安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对以上场所进行检查,凡发现涉毒的场所,要坚决取缔,设立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四是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公安机关对在册吸毒人员要及时了解其活动场所,生活、交友动态等,社区、村委会要加大对吸毒人员感化和教育,帮助他们及早戒掉毒瘾,增强自信,改邪归正,重新树立人生坐标;五是吸毒人员要有戒掉毒瘾决心,远离不健康的场所,不健康的朋友,服从强戒和定期到医院检查是否戒断毒瘾,家庭和亲友不歧视,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家庭温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