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札记
时代呼唤这样的精英法官
作者:吴凡云  发布时间:2015-03-11 15:38:46 打印 字号: | |
  自从2014年12月10日,从中央各大新闻媒体传来噩耗,现年47岁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赴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的途中突感不适,送医抢救但终告不治,而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自那天起中央各大媒体、网络刊登3月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邹碧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含着热泪一字不拉地看后,感到从邹碧华身上深深的体会到他的人品高尚,法律理论根基深,务实经验足,群众观念强,敬业精神好,提出解决问题得当,解决问题工作做的细,敢担当精神硬,是人民法院的重大损失,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我要学习他有坚强的理想,信念,政治思想品德,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够围绕“司法公正”这一世纪主题,不论是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担任书记员、助审、审判员还是庭长,后来到长宁法院担任院长期间,深入庭室,旁听、调研、接待当事人,都能端一杯水,和风细雨,换位思考,促膝和当事人谈心,让一个个当事人牢骚满腹而来,高高兴兴而归……,我要学习他在法律路上,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对法律知识学习从未停步,从北大经济学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赢得一个精通业务的法官,不但对本国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反而开始学习日语,这种向知识型,专家型,复合型走上精英法官之路,经常读法律书籍,撰写“要件审判九步法”“裁判文书”八个一致制作法,挑灯夜战,成为了法官们的教科书,通过邹碧华的经验,法官们在解决一个个案件,让当事人满意了。这种精神将是我永远追求的崇高境界和目标。我要学习他平易近人,体恤民情的宗旨意识,邹碧华同志在当庭长期间或是在当院长时,他都能从“以人为本”,牢记母亲一句话“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不论位置怎么变换,但他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从未改变,他能瓶着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不论是原告、被告,凡是当事人提出异议,都能亲力亲为地去查明事实真相,还本来面目,最后当事人感到满意,这种“为民”思想,就是减少冤、假、错案的示范效应。如果,我们的每一位法官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依法治国,法治春天必将很快的到来······;我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精神,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庭长或院长,责任非常重大,要想每一个司法案件得到公平、公正的审理,是需要担当精神,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审理,法官必须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庭审的能力,还要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找到法律依据,平衡双方的利益,使冤、假、错的不出现,这就需要法官的理论知识,庭审能力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缺一不可;我要学习他“善待律师”的思想,律师们是法官,检察官“共同体”,邹碧华同志认为,法官应当确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理念,以尊重律师为己任,缺少了律师的参与,法官要么就是在法庭上演“独角戏”,要么就是与检察官上演“二人转”;尊重律师,注重沟通,这样做天塌不下来,只会把庭开的更好,回想起我在法官17年间,在开庭时,对律师也有不尊重的地方,有时堵塞律师言路,当说的也不让律师讲,通过学习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也在深深的反思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太简单粗暴 ,今天在审判岗位的法官们应该从邹碧华身上找到答案,今后我决心要向他学习,尊重律师的辩护权,让律师有更多的话语权。

  通过学习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的懂得,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涌现千千万万个邹碧华同志这样的法官,有理想,有信念,有知识,有能力,能够与时俱进,不但能够有理论功底,还要有良心,不但能够办案,还能总结,不但能够解决棘手问题,还能够做一个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好党员、好领导。我永远怀念他,将是我终身学习的楷模。

  邹碧华这盏法治“燃灯者”永远活在我心中······
责任编辑:吴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