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党和政府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百姓身体健康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百姓患病后找好医院、好医生这种需求与现有医疗机构设备。医生医德医术水平,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由此,社会上一些心术不正,采取“医托”形式,谎称诊所内有专家门诊,哄骗病人到诊所实施诈骗活动,严重地影响医患关系,对社会稳定产生了及其不好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11月,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理采取“医托”形式实施诈骗,涉及团伙作案12人,从该案审理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医托针对诈骗群体来自农村居多。他们往往盯上的对象是看起来老实、木纳没有见过世面的求医者。医托平时蹲守在各大医院门诊部,利用早上和中午,医生未上班前,医托主动和前来看病的人群搭话,一部分冒充医院工作人员,慌称医院停电,专家不在此坐诊。另外有些医托冒充患者,与病人交流患病情况等,并带他们去诊所看病。二是私人诊所以次充好,高价卖药,诊所同类药往往以高出正规医院、药店几倍,十几倍的金额从中牟利,医生对医托带来的病人不是全面的身体检查,而是简单的询问和诊断,开出的大部分是中药,如山楂、菊花、薏仁等平常便宜保健药。诊所每月发给医托底薪,每带一位病人,给他们几十元的报酬。三是医托多数为无业游民,绝大部分来自外地,无业、中年人居多,文化程度低,小学文化,法律意识淡薄,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游手好闲,靠哄骗来挣不义钱财为生。私人诊所雇佣医托除了让病人在经济上受到损伤,还特别严重的延误了病人求诊时间,并延误了求治最佳时机。
为了更好地发挥医疗机构保障百姓身体健康,要严厉打击黑诊所和医托不法行为,妥善处理医患纠纷,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笔者认为,一是政法机关、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各群众团体行动起来,要严厉打击,诊所雇佣医托拉病人看病,从中牟利的不法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大张旗鼓宣传有关法律知识,让百姓熟知用法律保护自己。防止黑诊所,医托哄骗他人而上当受骗。发动群众、发现一例举报一例,让医托无处藏身,只有全社会都高度重视,医托这种违法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对私人诊所要严格审批,对已持证上岗的诊所,要适时监管对有举报或不良反映的诊所要及时查处,性质严重的要吊销执照,从重处罚,三是诊所从医人员,要加大医德医术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挣没良心钱,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