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西湖法院工会推出“六抓”新举措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显成效
作者:吴云 黄学院  发布时间:2012-07-19 13:53:10 打印 字号: | |
图为: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雷虹正在召开工会例会
  近十多年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工会工作,把工会工作提到了党组议事日程上来抓,同审判执行工作一样部署,一样考核、一样表彰奖励,积极推出“六抓”新举措即抓班子,抓维权和普法,抓典型,抓帮扶,抓实事为干警办好事,抓活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该院积极推出“六抓”即抓班子:配齐配强工会班子,由一名副院长具体负责,并在全院挑选了4名,愿意做工会工作的庭长、副庭长、资深法官。根据上级工会要求,历任院长每年都组织工会干部结合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特点,研究工会如何发挥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审判执行工作和工会工作,全员参与的目标要求,每年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挤出一部分经费数万元购买书籍、订报刊杂志和外出培训经常组织工会干部参加上级业务学习,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外地工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灵活并创性地开展工会工作。“抓维权和普法”,该院十多年来针对辖区金融单位多,国有民营企业多,困难群众多的特点,经常组织巡回法庭进社区,进企业,走乡村,现场开庭50余次,走上街头开展大型法律咨询活动上百场,发放法律和政策资料1.5万余份,审理劳动争议案件400余件,为当事人发放执行救助30余万元,确定劳动关系成立或补偿等60余件,从而使职工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该院工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走上街头社区村委进行法律咨询,通过普法宣传,发放诉讼服务指南,悬挂普法横幅,摆设法律咨询台等形式,宣传法律,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了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和能力,2012年6月27日下午,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院长雷虹率该院巡回法庭法官冒着酷暑走进了南昌市老年颐养中心,公开审理一起物权保护纠纷案件,并现场为老人们提供法律咨询。50余名老人旁听了庭审,并就继承、赡养、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了咨询。

  巡回法庭露天审判庭设置在南昌市老年颐养中心大门外空地上,法庭按照常规法庭的布置摆放着桌椅,庄严的国徽端正地挂在该颐养中心的大门上,使整个法庭在简陋中不失威严。听说西湖法院要来老年人中心开庭,很多老人早早来到大门外等候。此次开庭审理的是一起物权保护案件,原、被告为婆媳关系,被告宋小莲嫁给原告江金花儿子后,就一直居住在原告所有的房屋内,被告丈夫(即原告儿子)去世之后,原告要求被告搬离住所,但被告以没有房屋居住为由拒绝其要求。双方就被告腾房的事宜多次协商未果,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搬离。庭审过程持续了约一小时,当事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严格按照庭审程序进行,节奏明快,重点突出,焦点问题经审判长归纳和引导很快得以查清。法庭辩论结束后,合议庭没有当庭宣判,而对双方当事人又做了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双方均表示将进一步沟通协商,力争调解结案。

  庭审结束后,该院院长雷虹、二名副院长、民三庭庭长朱忠平及该案合议庭成员搭起了简易的咨询台,为颐养中心的老人提供法律咨询。许多老人纷纷上前,就自身存在一些法律疑问寻求帮助。院长雷虹接待一位名叫杨金苟的老人,老人今年80多岁了,在南昌市珠宝街有一栋三层楼的店面,该店面目前由其儿子对外出租,租金也由他儿子在支配使用,老人现在想把店面收回,但不知道能否起诉儿子。雷虹对他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表示老人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财产权益,考虑到老大爷年事已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为他提供一些法律援助。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通过巡回办案的方式,主动上门开庭调解,不仅方便了当事人诉讼,而且能够让群众直接了解案件事实真相,明辨是非,增强司法的透明度。该院院长雷虹表示,以后法院工作重心要进一步下移,更加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真正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雷院长接待了100余人,并对他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释,“抓典型”该院工会在法官中积极开展办案能手岗位练兵,活动,争当优秀党员,办案能手文明家庭和文明市民活动,十多年来先后涌现了“全国办案标兵”孔庆波,南昌市劳动模范涂相德等2名市级劳动模范,省高院“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梁娟萍等一大批全国、省、市、区模范人物树立了典型弘扬了正气,为法院争得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等19项国家奖项,省、市、区100多项荣誉,奠定了人才基础。“抓帮扶”该院领导和法官重点走访矛盾问题突出的各类企业、商家店铺、有工作联系的社区(村)干部,居民群众代表的及下岗失业,低收入贫困家庭,病残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该院和法官共捐献20余万元为一些困难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

  该院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的诉讼费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缓、减、免交及申请执行救助资金。十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数百余万元。为这些有理无钱打官司的当事人赢得了时间,挽救了经济损失,“抓实事,为干警办好事”近年来,该院把法官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提到了党组议事日程上来抓,该院从2000年开始,连续10余年为法官和工作人员交纳人身伤害险30余万元,日前,该院党组经研究决定,斥资2万余元(最高保额为4万元)为全院121名法官和工作人员交纳人身意外伤害险、女法官、女工作人员幸福险。

  该院面对法官出差、长年累月在外执行公务,任务重,当事人素质不一、不安全因素增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实际情况,为了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解决各位法官和工作人员后顾之忧,做到轻装上阵减轻繁重的审判执行工作,让当事人满意,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仍挤出2万余元交纳保险费用,充分体现了院领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为部属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决心和行动,近年来,该院6名法官因工作中的意外获赔6万元的补助。让其深切体会到院党组的关心、爱护。法官们纷纷表示,院领导如此关心,没有理由不干工作,更没有理由不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来报答组织上的关心和照顾。

  该院通过给每位法官和工作人员交纳人身意外伤害险,女法官,女工作人员幸福险,旨在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做好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真心帮、真情扶、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提高战斗力,为辖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一份贡献。“抓活动”,该院工会积极发挥在群众中桥梁纽带作用,十多年来,在院党组正确领导下,在审判执行工作同时,较好地处理审判、执行工作与 活动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进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迎面感觉到的是一股浓浓的法院文化氛围,处处体现着公平与正义的浩然正气。大厅正中央,天圆地方的图案寓意着公平与正义;院训:崇法、厚德、忠诚、廉明。鲜红的院训提醒着每一名法官不忘神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廉政书画告诫法官慎用手中权力。该院将古今廉政故事、格言、漫画、图片、书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五个严禁”、省高院的“六个严禁”全部制成版画形式,在法院审判大楼每层走廊两侧悬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法院文化长廊,使干警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廉之高洁、贪之危害”,营造浓厚的廉政氛围。

  该院从1999年成立天平合唱团以来,文化活动成为该院审判、执行工作之后又一重要工作提到了党组议事日程上来抓,每年都有活动从未间断过,“法院文化月”是西湖法院文化建设的又一品牌。该院从2008年起,每年选择一个主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法院文化月”活动。翻开每年编印的《文化月活动集》,可以看到,即有书法、摄影、演讲、朗诵、征文、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也有健步行、拔河等体育活动;参与人员即有在职干警,也有退休老干部。大家尽情发挥自已的才智,徜徉在文化的长河中,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法官工作、生活的优秀作品,营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去年该院投入数万元编印《军旗升起地、天平耀新辉》《案例选》《调研论文集》《闪光的天平》《第二届文化月材料汇编》《前行在披荆斩刺的路上无怨无悔》光碟一盒,较好地反映了法院历史和文化品味。今年,该院又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月活动,在时间上,将文化活动扩展到全年,保证每个月都会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包括支部、庭室特色主题活动、法官读书活动、文体健身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中挖掘亮点,捕捉闪光点,利用活动的示范性和辐射性推动文化精品的打造。相信西湖法院的法官们将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强身健体,凝心聚力。

  该院工会积极推出“六抓”新举措,旨在不断增强全院干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创新工作模式、更好地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架起了党和人民连心桥,干警的积极性不断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事人对人民法官的满意度逐年的上升,该院工会2004年、2005年被西湖区工会评为“工会先进”单位称号。十年多来,法院当事人送来锦旗100余面,感谢信600多封,为辖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一份贡献。
责任编辑:陈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