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札记
张雅琴??你是人民的好书记
学习张雅琴先进事迹有感
作者:吴云   发布时间:2011-10-12 10:10:55 打印 字号: | |
  南昌西湖法院网讯 近日,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我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认真阅读了张雅琴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受鼓舞和鞭策。江苏省丹阳市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为了改变当地有名的落后村、贫困村、上访村的面貌,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书记,用了足足10年时间,硬是把它变成了江苏省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我要向她学习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丹阳市委书记李茂川举了一个例子,金桥村13组56岁的老孙在搬家,很多村民都去帮忙。老孙家住在这老宅基地上已经有几代人了,原来听说要搬迁,他连夜在家门口打桩竖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老祖宗不让我们搬!”老孙不搬,其他农户也不动。我问老孙,你坚持了那么长的时间,现在为啥又决定搬了呢?老孙说,一天,我无意间看到了雅琴笔记本上的记录:她当村支书承诺村民28件实事,已经做成了19件,还有9件正在做,这28件实事,件件都是对我们老百姓的好事啊!我明白了,要是再不搬,就耽误进程了,就会拖全村规划后腿呀!有雅琴这样的支书,我就相信村支部!有雅琴这样的党员,我就相信共产党!雅琴是为我们大家好啊,我怎能犟着不搬呢?自己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领导,对工作她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越是困难的时刻,越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争第一,创唯一,坚持工作高标准,为法院工作上台阶出谋划策,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要向她学习,致力发展、奋勇争先的勇气。张雅琴是百姓发家致富的领头雁,2000年隆冬季节,她到崔洪昌总公司的门口等候,扑了四次空,第五次,雅琴书记干脆深夜到他家等候。半夜时分,崔洪昌才回来,雅琴书记刚说明来意,崔总直截了当:“张书记,金桥村还是土路破桥,汽车都开不进来,我怎么办厂?”雅琴书记接过话茬:“好,我把桥修好,路通好,你回不回?”“你当真?修好了,我肯定回。”这修桥筑路,谈何容易?经过估算,共需要60多万元,村里哪来钱!集资,前任书记也干过可没成!雅琴书记毫不退缩。第二天,她带头捐了5000元,其他村干部也跟上,雅琴书记抛家舍业的决心,让村民们既佩服又感动,你三百我五百凑起了60万元。在她的带领下,4个月后,终于把一座崭新的水泥桥修好了。崔洪昌心悦诚服地回村办起村里的第一家企业,很快为村级财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张雅琴作为一名村书记,坚信发展是硬道理,我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党员干部,受党培养教育多年,在本职岗位上,要建功立业,敢为人先,不能船到码头车到站,在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要有新突破,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报答党的培养和教育,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党员干部。

  我要向她学习,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情怀。金桥村民最佩服的就是张雅琴的度量。她为了让群众满意,甘愿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委屈,2001年,村里拆除了许多违章建筑。有个村民心里一时想不通,大年三十晚上,指使他人把粪便泼在张雅琴家的门上,丈夫气得要报警,张雅琴拦住说“我是村支书,不能再激化矛盾了,这警不能报。”村干部们知道后,都要找这个村民算帐,也被张雅琴拦住了。张雅琴生病后,那个曾经指使人泼粪的村民不好意思去看她,就找到张雅琴的妹妹,反复叮嘱:“你可一定要把张雅琴家人的门板换了,去去晦气呀!说不定她的病就好了。”张雅琴作为一名农村的基层书记,时时处处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情怀,使人钦佩。我作为一名法官,更要处处事事为当事人考虑,理解百姓的情绪,化解社会矛盾,要不断探索、总结司法为民的经验。

我要向她学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品德。丹阳市委书记李茂川还举了一个例子。2006年10月,八字桥村合并不久,第一次进村,就看到一幅热火朝天的修路场景,抬的抬,拉的拉,扛的扛,到处都是机器轰鸣,劳动场面。这时,迎面跑来一位女同志,她浑身是土,满头是汗,对我说:“李书记,我是张雅琴,对不起,不知道你来,我们正在修一条扯皮路呢。”张雅琴告诉我,原来八字村临近孟河镇有一条600米长、3米宽的烂泥路,每天上千人走过,但由于分属两个县,谁都不愿修。这一拖就13年,群众怨声载道,都叫它“扯皮路”。通过张雅琴走村串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几个月的思想工作,终于开工修建了,如今村民称为“团结路”,“连心路”。2007年,金桥村经济有了起色,张雅琴带着村干部又瞄准“规划科学,配套齐全,人景相宜,生活富裕”的更高目标迈进。张雅琴就是这样一个“铁娘子”,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品德,为百姓造福。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要象她那样,自己现在生活在城市,物质条件好了,但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更不能丢掉无私奉献的品德,立足本职,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从生活小节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把有限的钱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做节源开流的管家人。

2010年9月27日,张雅琴带着对金桥村,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带着事业未尽的深深遗憾,离开了人世。但她的精神终始给人激励和启迪。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如何始终代表群众利益”、“如何始终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在赢得发展的同时赢得民心”!张雅琴——你永远让人们铭记!
责任编辑: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