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札记
游八镜台记(散文)
作者:西湖区人民法院 吴凡云  发布时间:2010-04-23 09:23:52 打印 字号: |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暖暖的日子,我和同伴登临了八镜台。

  八镜台位于赣州市龟角尾。

  引人注目的八镜台位于古城墙北隅转角处。八镜台巍峨壮观,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为赣州悠久的历史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八镜台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太守孔宗瀚筑好这个城台后,将登台看到的八方景物绘成《虔州八镜图》寄给大文学家苏东坡,求他为每镜写一首诗,东坡乃作诗八首,题之图上,即虔州八景。孔太守捧读诗文,乐不可支,将图与诗刻于台上,此台因而得名“八镜台”。若干年后,苏东坡被贬岭南,途经赣州,曾亲临台上,揽八面佳镜,又遍览赣州风光,他不禁赞叹不已,对照八首诗,颇觉汗颜曰:“全诗未能道其万一”,于是又遂作《八镜图后序》加为补充。苏东坡写诗词多豪放风格,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景取胜。在诗文中,他以情写景,情景交融,欢欣的心情,旷达的情怀为山川增添色彩。在诗里,他没有表达出被贬的失意和人生如梦的嗟叹,在今天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新环境中,我们何尝不需要这种胸襟和气度啊!

  苏东坡笔下的八镜为“三台鼎峙,三水环流,玉岩抱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祥影,雁塔文峰”。

  苏东坡最早提出了城市“八景”,为中国旅游文化树立了里程碑。赣州也成为中国和世界城市“八景”的发祥地。登临八镜台,可揽赣、章二江合流汇入赣江的瑰丽壮景。看远处蓝天、远山,会为三山五岭秀色所陶醉。

  八镜台有深井、城砖、城跺,历代文人如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在八镜台多有题咏。

  城墙园落内,竹木萧萧,楼台对峙,树林葱郁。春天,树披着新绿,空气格外清新。环境幽静,让人怡然自乐。触景生情,我不禁想起今天和谐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为解放赣州,为解放全中国牺牲的先烈们啊!我们更不要忘了为创造新的城市美景而风雨无阻,辛勤劳动的建设者们。正是有了他们,千年奇芭才又重开新画卷。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勤奋建设,创造着城市新景。2003年,赣州市举行了评选现代“赣州八景”的活动,经群众评选,市政府命名“赣州八景”新鲜出炉:三江飞虹(章江、贡江、赣江上的桥梁)、峰塔凌霄(峰山及峰山顶端的铁塔)、城堞联珠(城墙与周边的八镜台、郁孤台、蒋经国先生旧居等景)、江滨耀金(滨江大道与黄金广场)、丹崖揽胜(拓展后的通天岩)、古巷探幽(修旧如旧的灶八巷)、长街叠翠(红旗大道及其绿化)、葫芦育宝(宝葫芦农庄)。

  苏东坡为我们提出了八景的示范。今天在这片土地上的客家儿女展示着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讲卫生、创文明,赣州两城同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秀水青山间展现现代城市的身影,通都大邑放射日新月异的光芒。

  厚德务实,开放敢为,只争朝夕,创造一等的赣州精神,不正是新赣州八景的精神实质吗!

  和谐、安居的人居环境永远是我们至善至美的追求和理想啊!
责任编辑:陈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