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水潋滟的章江河畔2公里处,有一块开阔、空旷的土地,这就是始建于1936年的赣州老机场的旧址。如今,昔日老机场的风采已荡然无存。2008年3月26日,一座集先进科技和人性设计、集宋代特色和客家风情于一身的现代化航空港在十余里外的蟠龙建成了,赣州老机场旧址上新村镇建设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黄金乡,好名字寄冀着人们对土地的希望,集万千希望和崛起的土地历经怎样的嬗变啊!
章江河畔的这块黄金宝地,山清水秀。在旧社会,统治黑暗,徭役、苦役及苛捐杂税盘剥着村民,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加之连年战火,使得遍地哀鸿,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这块土地有了生机,在没有家底的条件下,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人的黄金人们还是以改天换地的豪情,披星戴月地劳作在这片土地上。可由于疾病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加之生产力水平实在低下,人们付出了劳动却不见收成。很长一段时期是“山上收成少,河里少鱼跳。”到70年代后期,黄金乡依旧到处是低矮的瓦房、秃岭、沟洼,四周冷漠又旷远,山区道路更难行走。
是改革的春天吹拂了这片红土地,红土地开始滋润起来。说这是块红土地,是说1939年,陈毅和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曾在米汁巷3号谈判,赣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抗战前线,而黄金乡某个乡村更保存有解放赣州前朱德、彭德怀率红军攻打赣州时的前敌指挥部遗址。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解放赣州,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奉献和牺牲。和平建设时期,红土地的儿女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更是高涨。随着客家大道的建设,人们的经商意识更强了。这块土地上客家儿女发扬俭朴持家、艰苦创业的品德,走出村落,或务工、或经商、或开厂……红土地涌动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新与旧、贫穷和富裕开始在这里进行着交替。这里开始有了洁净的马路四通八达,有了栉比的高楼,欢声笑语。幸福在向世代蛰居这片土地的人们招手。曾经,红土地忍受过黑暗统治的压迫,也忍受过自然界强烈的风、暴烈的雨、肆虐的雷电、冰冷的霜雪,但坚贞不屈的红土儿女用自然的心灵,在党的领导下,用智慧、勤苦,凝结住自己的梦,书写着自己的诗。
更可喜的是,新世纪的跫音在这块红土地上踏响。随着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下,在“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战略指导下,近十年来,红土地儿女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内引外联、务求发展,成绩斐然。特别是新市政府落户黄金区,为了建设和谐、美丽新赣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建成了一个“开放、活力、崭新”的新赣州。如今,一江两岸更加妖娆,宋代浮桥修葺一新,别致的浮桥引来游客注目,刚建成的飞龙岛大桥,那弧形的拉杆似巨龙正飞的双翼,桥上车水马龙。章江清流看倒影,玉楼高耸起飞腾。外滩1号、章江明珠、九天富豪夜总会临江高耸,一字排开,店铺楼房宜商宜居。凭江远眺,看晴空映照,别具一番美妙的情境。在农村,旧房拆除建花园,高楼林立新貌添。金东路、瑞金路、赞贤路,宽阔、整洁、绿荫如盖。容纳数万人的黄金广场更是气势非凡,八根玉柱诉说赣州悠久的历史,广场上的孺子牛象征着客家儿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贫穷的土地唱起了动人的歌谣,在赣南水果批发市场里,脐橙果品和特色农产品应有尽有,正在兴建的章江河畔滨江花园里,孩子们在这里健康、愉快地嬉戏,老人们在这里怡然自得,农民啊,都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带有花园的高楼新房。
章江如镜,映照得新区更美、更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