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形,却无处不留痕。三十年,它能令沧海变成桑田,它能令一个孩童从蹒跚学步到而立之年,它能令一棵种子从幼苗到枝繁叶茂。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经历了三十年,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标志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司法亦然,司法工作历经三十年,如同上石阶,一步比一步完善。最能体现司法完善过程的无疑是法院,虽然全国的法院在发展健全中有着统一的共性,但是西湖法院还是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司法健全的历程。涂序勋、涂克洪父子见证了其中的一幕幕。
骑自行车押送囚犯的年代
一把锋芒如同太阳藏于黑暗中也能光芒万丈的宝剑,最初的模样一定是一块纹路混沌笨拙的铁石。不见战火但却斗争激烈的文革时期,司法就像是一块初铁石,有着公平与正义的内核,但却缺少公平公正的棱角。
现年76岁的涂序勋,以一个法官的身份经历了司法混乱的文革时期。那是1972年,文革初期被砸烂而撤销长达四年之久的抚河法院(西湖法院前身)刚刚恢复,曾当过户籍民警的涂序勋成了抚河法院的一名干警。当时《刑法》和《民法通则》等基本法律法规都没有出台,只有诸如《政治反革命条例》、《政治贪污条例》之类的政策法令。由于司法不健全,加上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承办人办理案件时随意性很大,有时候找不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只能根据经验办案。
涂序勋清楚地记得,那时有一名张姓男子,私自办了一个机械厂,最终以投机倒把罪被判刑12年。还有一位因为说错话的老师也被判刑好几年。以斗争为纲的年代,对犯罪分子判轻了,是犯右倾主义路线,法院干警不得不向“极左”靠拢,对“犯罪分子”判刑普遍很重。根据当时的政策法令,偷窃5万元以上就可判处死刑。尤其是1983年全国严打期间,法院权力下放,地方法院有权判处死刑,一些在现在看来根本够不上死刑的罪犯最终被枪毙了,比如偷盗数额不大但屡次作案的惯犯。
那个时代的司法,对于生活在现代法制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
那个年代办案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去监狱押解犯人受审,都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过去。办案法官把犯人铐起来,用一根绳子系在犯人的手铐上,像牵猿猴一样牵着犯人在大街上走。要不就是把绳子系在自行车上,承办人在前面推车,犯人跟在车后面。
虽然在文革及改革开放初期,司法制度不够健全,但是涂序勋和同事们等老一辈西湖法院人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地工作,为西湖法院今天的荣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首所“为孩子父母学校”
到了70年代未80年代初,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暂行条例已不能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及家庭矛盾。《刑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应时而生,司法逐步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时代。此时涂序勋的儿子涂克洪从部队转业到西湖法院工作,父子俩一起参与了西湖法院为健全司法写下的不可磨灭的一笔——创办全国首所“为孩子父母学校”。
90年代以前全国的法庭分工都比较粗糙,没有专门少年法庭,未成年人犯了罪和成年人一起审判,这对保护未成年人非常不利,有很多未年人犯罪时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判刑后和成年罪犯关押在一起,不但起不到管教感化的效果,反而在成年犯人的教唆下,诱使其出狱后继续从事犯罪活动。为此,90年代初,西湖法院在涂序勋等老同志筹备下,借鉴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成功经验,率先在我省成立了首家少年法庭,并且在1992年创办了我省首家“为孩子父母学校”。“为孩子父母学校”是司法防范职能最温馨的体现,每期西湖法院都会召集服刑的少年犯,给未成年人现身说法,让懵懂的未成年人从失去自由的同龄人身上吸取教训。给准备离婚的父母说法,让他们知道,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孩子父母学校”让许多未成年人及他们的父母,在心灵的震撼中,重新调整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几乎所有上过“为孩子父母”学校的未成年人,性格上都变得阳光开朗,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孩子父母学校”对那些现身说法的少年犯也有很大触动,每当他们看到同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漂亮衣服自由玩耍时,他们就会下意识地看一眼身上的囚服以及手腕上镣铐留下的淡淡痕迹,悔恨和羞耻就会涌上心头。
从根据经验重判,到为了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感化离婚诉讼案件当事人,创办“为孩子父母学校”,是西湖法院以司法促和谐的一个创新举措,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各方赞誉。
巡回法庭法官们的大爱
1993年,涂序勋退休了,回想二十年前进入法院工作的情形,他忽然觉得活在90年代的人是幸福的,人们活在一个有法律保障的社会。他能想到随着司法的不断健全,人们会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安全和幸福。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由于法院工作方式的改变,法官们也开始在共同营造社会的和谐中获得幸福和荣耀,他的儿子涂克洪正在感受这种幸福和荣耀。
2005年,西湖法院成立了社区巡回法庭,涂克洪作为社区巡回法庭的一员,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巡回法庭把法庭开进社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这一时期开始,法院的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改变了“事发了、起诉了、法院才行动”的旧形象,让老百姓真正感觉到,法官不是要等到发生纠纷了才提着正义之剑现身,在老百姓有可能走向歧途或迷茫时,法官便会来到身旁,用公平正义之剑的光芒为他们指明正路。
“三十功名石与阶 八千里路正和义”,从涂序勋、涂克洪两代西湖法院人的历程中,见证了西湖法院三十年的风雨征程,见证了中国司法伟大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