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札记
从军官、警官到法官
——我与改革开放30年同行
作者:吴云  发布时间:2008-12-01 14:29:12 打印 字号: | |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对外开放掀开了新的一页,并已载入史册,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此时,我在部队服役,同年10月被部队正式提拔为军官。三十年来,我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超越自我,从一名军官到警官。最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的。

  记得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还很困难。怎能忘记,儿时,父亲虽是一位土改干部,但因家里小孩众多,一时无力养活。家里经济一直拮据,兄弟们的衣服是老大穿了只好老二再穿,这样轮换着下去,直至不能再穿为止。读书的钱也常要大人去东挪西借。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了从军之路的。我从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走出,是党的培养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从一个士兵,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成长为了一名军官。适逢其时,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起了我心中的风帆。那催阵的战鼓,激励着我跃马扬鞭。我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新的岗位上。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倾注在本职工作中,埋头苦干,扎实拼搏,力争第一,出色地完成了部队交给的各项任务。由于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几十年之后,我走上了部队团的领导岗位。怀着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我在心底发誓,永远做党的优秀儿女,做共和国忠诚的卫士,立足基层,建功立业,为军旗争光,为家乡争光。

  后来,由于部队整编,我服从安排,成为了一名武警部队的警官。我特别注重部队官兵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士兵日常军政素质的提高。我在部队是搞政治工作的,我深知,要给战士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有了这种精神,在部队只要有培训、学习机会,我就努力争取。我攻读了许多政工理论,写下了许多政治学习心得、读书笔记,慢慢地我从一个不谙政治业务的门外汉,到政治理论水平逐年提高,能说会道的合格政工干部。日积月累,我终于带出了一支“打的赢、不变质”的队伍,受到了上级首长的赞许。我还注重抓后勤工作。我带领全团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以革命军人的英雄壮举,谱写了部队农副业创业史上的新的一篇。看到部队由最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丰殷富实,我感到无比欣慰。而军人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出来的那种战天斗地的豪情常感染着我。让我那种顽强拼搏,永争第一的激情永远不会消逝。在部队期间,我荣获三等功4次,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干部标兵、福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回顾自豪和荣耀始终相伴的军旅岁月,我自豪,我没有辜负祖国和家乡人民对我的期待。

  1998年,为了响应中央军委号召,精简整编,我回到了地方。此时,我目睹神州大地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建高楼,筑围堰,造大桥,一架架“彩虹”飞驰山间,穷乡僻壤通了信息,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铁路、高速路网纵横交错……中国人正享受着开放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富足与安宁。我触到了祖国经济发展的高速脉搏,也感到了未来工作的压力。但我还是以军人的豪迈与自信走进了省会城市——南昌,加入了人民法官的行列。并且以部队养成的刻苦耐劳,虚心钻研的精神勇敢地担当起了南昌西湖区人民法院纪检组长的职责。后来担任了法院的副院长。从一名操枪弄炮的军人,转向做一名法律工作者,这是一道艰难的门槛。但我始终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要干就干出一流的业绩。面对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不畏缩,知难而进。我给自己定下了三个标准,一是吃苦流汗要比别人多,二是作出牺牲要比别人大,三是前进的步子也要比别人实。我深知,知识不单来自书本,更多来源于生活实际。我主动放弃节假日,上书店,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我还虚心向老法官学习审判实践经验,不懂就问。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发挥了我的专长,负责信息、宣传调研工作。为了宣传法制,宣传人民法院为人民的宗旨,十多年来,3650多个日日夜夜,春夏秋冬,我自学、钻研,且伏案写作,讴歌生活,勤奋耕耘。十多年来,不管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我一直坚持亲自到省内新闻单位送稿。工作时上班到整点,晚上加班超过零点。没有交通工具,我就骑自行车跑新闻单位,星期天骑自行车到单位加班。对待每一篇稿件,我总是反复推敲,多次修改,对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符号,认真审改、校对,尽可能减少差错,尽可能不产生歧义。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纪检鉴察报、江西日报、南昌日报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杂文、随想、札记及宣传调研信息等8000余篇,约300万字。现在,我被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妇女报、江西日报、南昌日报等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被省高院、市中院、市政法委、区委宣传部评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4月31日,我被南昌市人民政府授予了“劳动模范”称号,本人业绩被收录《中国名人字典》和《中国吴氏字典》。我院也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等多项奖励。这些都是和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分不开的。

  今天,江西提出了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口号。南昌正在建设花园城市。南昌,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实力。雄伟的八一大桥高跨赣江,延续着英雄的旋律,连接起红谷滩新区的高楼大厦。南昌“八湖”“两河”改造一新,熠熠生辉。南昌旧城改造进一步加快,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看南昌,城市交通网四通八达,城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整洁的街道,繁荣的经济。一个和谐、平安、“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南昌,一个“生态山水南昌”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为自己能为家乡近年来的经济繁荣贡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欣慰,更向那些为我的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领导和人们表示感谢!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从军官、警官到法官,我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更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三十年,我见证了祖国的巨大变化。人民军队日益强大,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同时也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改变。我从一个农村娃,走到了今天的共和国法官这一步。还是父亲教育我的,我们来自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党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虽然环境越来越好,但我坚信在部队几十年来养成的吃苦耐劳、勤俭朴素、永争第一的秉性是不会改变的。

  我一定牢记和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崇高目标,努力为党和人民工作,慎重用权。在未来的生活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陈长权